在中国解放*的建*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起严重的空难,导致我国34名顶级*工科学家牺牲,这次空难造成的巨大损失,根本不能用金钱来衡量。
为何一架飞机上会乘坐那么多科研精英呢?事故又是如何发生的?本期故事,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起空难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安徽广德6·3空难
我国为何在一天之内牺牲了34名顶级*工科学家?
年6月3日的傍晚,本该是平静普通的一天,安徽省广德县梨山村有村民正在田里劳作,忽然从头顶上空飞过去两架飞机。
这两架飞机一前一后,飞的很低,并且发出了异常的声响,其中一架飞机先是突然坠落,又猛然上升,然后往山上飞去了。
紧接着,山上传来爆炸声,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把周围的农作物和竹林都冲倒了,事发现场浓烟滚滚。
这就是中国解放*建*历史上最惨烈的一次空难,失事飞机是一架空警-预警机,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空*。飞机上共有40人,包括5名试飞员,1名通讯员,34名顶级电子专家,全部罹难。(加重)这次空难,对我国的空*事业乃至整个*方都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为什么这么多高级专家会出现在同一架飞机上?飞机又因何失事?(疑问)
自打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和一些欧盟国家就一直把中国当做假想敌,处处针对中国,对中国实施封锁*策,在*事方面尤为严重。
这些国家禁止向中国运输武器,并且阻挠其他的国家和中国有*备交易,其中就包括中国缺乏的预警机技术。
年,中国*方试图改装制造中国第一架预警机,是以苏联的图-4轰炸机作为载机,但是该项目最终没能实施。
年,中国*方与以色列达成协议,向以色列购买4套“费尔康”雷达系统,打算将这套系统安装到*方的伊留申76运输机上。
美国知道这件事后横加阻拦,最终以色列向中国支付了3.5亿美元赔偿金,取消了交易,这些没卖给中国的“费尔康”雷达系统,在4年被以色列卖给了印度。
因为受到阻碍,中国在预警机技术研究方面长期处于空白状态,以色列违约之后,俄罗斯主动找上中国,表示愿意向中国出售A50预警机。但是中国深知,求人不如求己,更何况倘若不能掌握核心技术,中国就会一直受到美国和部分欧盟国家的挟制。于是,中国决定建立“一号工程”,开始研制中国自己的预警机。
在中国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一号工程”成功研制了空警-和空警-0预警机,其中空警-预警机在5年1月完成首次试,安徽广德6·3空难中坠毁的飞机是该型号的第二架飞机。
在这架飞机坠毁前,就已经发生了一次爆炸,坠毁之后,段成两截的飞机再次爆炸,失事现场被砸出一个巨大的深坑,在里面发现了5具完整的尸体。
事发之后,中央*委派遣工作组连夜赶往事发现场,组织搜救和善后工作,广德县的县委和县*府也组织了余人对空难现场进行搜救,令人痛心的是,飞机上无一人生还。
经过调查,空难发生的直接原因是预警机在飞行途中多次穿过了结冰区域,预警机除冰系统出现故障,导致飞机积冰。
积冰会破坏飞机的空气动力性能,影响飞机的动力装置效率,还会造成仪表数据失真、通讯故障、目视困难等,是严重的飞行安全隐患。
失事预警机在途经广德上空时,机翼已经严重结冰,即使一个飞行员技术再高超,训练再全面,面对不可控制的气象条件,也没有办法力挽狂澜,惨剧最终还是发生了。
除了飞机积冰的原因之外,因为这架预警还在测试阶段,上面装有大量设备,本来不应该搭载超过30人,但是上面却乘坐了40人,严重超载也是导致空难发生的一个原因。
何为预警机
堪称移动的空*指挥中心?
那么什么叫做预警机呢?它有什么作用,值得美国花大价钱阻拦中国购买?值得中国动用这么多高级专家进行研制?
预警机的全称是空中指挥预警飞机,拥有远程警戒雷达系统,可以用来搜索、监视空中或海上的目标,也可以指挥、引导己方飞机执行作战任务。
在现代化信息作战系统中,预警机堪称空*的指挥中心,世界上每一个*事大国都会发展自己的预警机,以求在作战中占据优势。
从战争滋生的除了死亡之外,还有科技,预警机的发展就可以追溯到二战结束后。正所谓兵贵神速,能否快速获知敌情也是取得作战胜利的一大因素,当时的飞机在飞行高度与速度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因此如何才能比对手更快就成了许多人思考的问题。
英国人率先发明并应用了雷达,雷达在英国抗击德国的战争屡屡发挥重要作用,见此情况,美国受到启发,把警戒雷达安装到了舰载机上,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架预警机。
早期的预警机各项性能都不完备,只能搜索监视中高空和海上目标,对于陆地上的低空及超低空目标监测能力很差。
70年代之后,美、英、苏研制了新一代的预警机,采用了更加先进的脉冲多普勒雷达,因此具备了检测低空、超低空飞行目标的能力。
不仅如此,为了让预警机担负起空中指挥中心的作用,飞机上还装备可以用于敌我识别、通信导航、情报处理等功能的飞机电子系统,不仅可以使预警机更快速的发现入侵目标,还能指引己方飞机对敌方发动拦截和攻击。
在现代作战中,预警机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既可以主动出击侦察敌情,也可以被动防御指挥作战。
在主动出击方面,航空母舰编队的预警系统由侦察卫星和舰载预警机共同组成,通常情况下,以航空母舰为中心,舰载预警机就配置在敌人来袭的方向上。
每艘航空母舰搭载一个中队的预警机,数量约为4~5架,前出距离海里,续航6个小时,作战时至少保证有一架预警机在空中负责警戒。
发展到现在,预警机的作用已经非常强大,能在高度3万米以下、半径数百海里的范围内,同时发现、识别、跟踪、监视多个不同的目标,并且可以控制30架飞机进行战斗。
在被动防御方面,预警机可以起到电子侦察及早预警、欺骗敌人电子干扰、空中打击以空制空、机动设伏远程打击的作用,已经成为未来作战中的重点发展目标。
中国预警机发展
为了躲避试飞选择辞职?
安徽广德6·3空难发生之后,我国一下子损失了30多名高级专家,预警机研发事业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但是在悲痛之余,该方面的其他专家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加快了研发脚步,只有将悲痛化作力量,早日研发出中国自己的预警机,才能够告慰在空难中牺牲专家的在天之灵。
飞机之所以坠毁,直接原因就是除冰系统出现了故障,对于这个罪魁祸首,专家们首先就对其实施了更新换代,同时还为飞机驾驶员设置了新的逃生系统,一方面降低飞机失事的风险,另一方面增加飞行员逃生的几率。
做完这些工作之后,一个新的难题摆在了专家面前:没有人敢来试飞改进后的预警机,有些人为了躲避试飞,甚至选择了辞职。
6·3空难的惨状还历历在目,40人无一生还,除了科研人员这个身份外,他们也只是个普通人,有自己的家人亲朋,被叫做父亲或儿子。在遇难的人当中,最年轻的才24岁,未来本会有无限可能,但是一场意外,让他的人生永远画上了句号。
虽然现在预警机已经做了改进,但是谁能保证不会再出现其他意外状况呢?倘若再有什么不测,岂不是又要搭进去几条鲜活的生命?
阴影笼罩着研发基地,可是祖国的事业不能就这样暂停,关键时刻,一位叫做崔继先的飞行员挺身而出,第一个站了出来,报名参加试飞。
崔继先工作认真,勤劳刻苦,是我国在预警机事业中崛起的领*人才,6·3空难发生后,他是唯一一个长期在一线跟飞,并亲身参与到现场搜救工作的人。
作为亲历者,崔继先承受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但是在国家面前,崔继先没有选择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充分发挥了自己作为共产*员的先锋作用。
在此后的试飞过程中,崔继先多次经历了起落架无法自动放下、载机液压油泄露等惊心动魄的意外,但是最终飞机都被他顺利降落。
因为崔继先的出色表现,年仅35岁的他被任命为空警-预警机的常务副总设计师,带领团队创造了多项中国预警机研制史上的记录:试飞强度最大、试飞时间最短、试飞架次最少。
如今,中国*队已经拥有了多架预警机,其中包括空警-、空警-0和空警-0,这三种型号的预警机,不仅是由中国自己制造,还在识别精准度、探测距离、抗干扰、危险系数上等方面都稳居世界先列。
中国预警机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科研人员的呕心沥血,我们敬佩埋头苦干的英雄,更会铭记那些为了预警机事业而献身的烈士。
安徽广德6·3空难发生之后,我国最高领导人发出唁电,深切哀悼罹难人员,并对罹难者家属表达了慰问。
为了缅怀英烈,失事山头被命名为“英烈山”,英烈山下外围的护堤上,整齐的排列着60块纪念石碑,都是由企业、单位或个人自发赠送。
8年8月,广德县*府在英烈山建造了一座端庄雄伟的“英烈坊”,全部采用大理石建成,周围安放着8头石狮子。
英烈坊净高6.3米,寓意着空难发生在6月3日;净宽40分米,寓意着缅怀40位英烈的亡灵。
引阶上还有一座石碑,前面阴刻着“英烈山”三个鎏金大字,后面阴刻着一段悼词,由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在无锡亲自题写。
在英烈山的山头两边,栽种着很多万年青和柏树,寄托着“松柏长青,精神常存”之意。事到如今,我们仍能在山体上看见当初飞机撞击的痕迹,15年前悲壮的一幕似乎还浮现在眼前。
只不过,当初因飞机爆炸被焚毁的竹林,已经再次茂盛了起来,或许是因为有了一群英灵守望在这里,竹林比之前更加青翠欲滴,生机盎然。
结语
倘若没有前赴后继的先辈,又怎么会有今日强大而美丽的中国。逝者已逝,为了向牺牲的烈士致敬,我们更应该担负起复兴中华的伟大任务,先世界展现中国的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