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青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七旬老人陈树尧图说绍兴13座古桥古桥群
TUhjnbcbe - 2023/5/26 21:48:00
轻度白癜风 http://m.39.net/disease/a_5738348.html

-04-:43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郑培庚通讯员陈树尧

谢公桥

谢公桥,在绍兴城内,桥为东西向,西为西小路,东是新河弄,跨西小河(染坊河)。桥东面不远就是著名在吕府。古时舟船往返,行人不绝。站在桥上向北展望,谢公桥河沿的廊屋长巷深深。

桥为单孔七边形石拱桥。全长30.60米,桥面净宽2。95米,净跨8米,高4.65米。桥基采用双层基石。拱券纵联分节并列砌筑,拱券石厚为20厘米。拱石每块都有刻字及莲花座图案,刻字的大多为修桥捐款人姓名及银量,图案似乎与佛等有关。桥下有块正方龙门石上刻有龙形浮雕,栩栩如生。桥面实体石栏,桥台阶西20级,东21级,上窄下宽,呈八字形。

桥始建于后晋(-),清康熙四年()重修。宋《嘉泰会稽志》记有:“谢公桥在新河坊,以太守谢公囗所置,故名”的记载。现为全国文保单位。

题扇桥,位于绍兴城区书圣故里,东西向跨昌安河,东为题扇桥直街,西接蕺山街。因王羲之为老妪题扇而得名。年定为省级文保单位。

此桥在东晋已存在,据宋《嘉泰会稽志》中载:“题扇桥在蕺山下,王右*为老妪题六角竹扇,人竞买之。”《晋书·王羲之传》云:“尝在蕺山见一老妪,持六角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五字,妪初有愠色,因谓姥云:但言是王右*书,以求百钱。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现桥始建于宋朝嘉泰以前,道光八年()重修。该桥桥拱为纵联分节并列砌筑,单孔半圆洞形石拱桥,全长20米,桥面长2.15米,宽2.50米。桥面设有石栏,弧型桥栏较为少见。东、西石台阶分别为17级和19级。桥上有石墩可树旗杆,原有灯为路人照明。

年桥西北侧立着“晋王右*题扇桥处”石碑,由著名书法家萧娴题写。桥西南侧现立有王羲之为老妪题扇的塑像。

从该桥的风化程度可定其为宋朝以前桥梁。从宋朝以后的志书中可以肯定题扇桥在此地未作过变动。在清光绪年代的《策府统宗》一书中的《浙江古迹》条目里仅列题扇桥为绍兴古桥代表。可见此桥在外界的知名度极高。

迎恩桥,位于绍兴市区西郭运河进城口子处,它是古代绍兴水路进城的西门户。古代皇帝驾临绍兴,百官迎候在此,故取名迎恩桥。雍正十一年()的桥碑记上刻有“见龙在恩”四字,碑已不存。孙中山来绍兴时,绍兴各界也在此欢迎。

此处原来是一个热闹的重要船埠和市场,市井繁华。此桥也叫菜蔬桥、菜市桥。是绍兴市跨度最大的七折边石拱桥。桥始建于明代天启六年(),清代重修。

该桥全长19米,桥面宽2.7米,桥拱高3.77米,桥南石阶11级,桥北石阶18级。桥面及石阶两端置石栏,末端置抱鼓石。石栏间有望柱,柱端雕有形态可掬的石狮,生动精致。桥面石栏外刻楷书“迎恩桥”。桥面石栏为坐椅式。迎恩桥造型优美,结构合理。此桥为省级文物保护点,现桥四周大片民房已拆迁,正在改建,它还幸存在那里,显得有点孤单和荒凉。它的东面不远已复建了迎恩门。

拜王桥,位于绍兴城内鲁迅西路南,府山直街南端,为五边形单孔石拱桥。桥长26.30米,宽3.7米,桥高3.55米,拱高3.25米,净跨5.70米。桥拱为纵联分节并列砌筑。

嘉泰《会稽志》载:“拜王桥在狮子街,旧传以为吴越武肃王平董昌之乱后,郡人拜谒于此,桥故以为名。”明万历《府志》称此桥为登赢桥。清康熙二十八年(年)知府李铎重修,更名为丰乐桥。此桥应为唐桥。此桥在《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中有载。

唐乾宁三年()钱镠率*进越城时,郡人箪食壶浆迎于道旁。至年,钱镠受后梁册封为吴越国王,越人就将当年迎谒钱镠之桥改名为拜王桥。明万历《府志》称此桥为登赢桥。该桥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改名“反帝桥”,在桥栏上凿的字现还可见。旧城改造时曾面临拆毁的噩运,后经有识人士呼吁才得以保存。

泗龙桥,位于绍兴市越城区东浦街道鲁东村,南北跨向,由三孔半园形拱桥与十七孔石梁桥组成的组合古桥。全长米,宽2.5米,三孔拱桥净跨为:5.4米,6.1米,5.4米。三孔主桥桥拱为纵联分节并列砌筑,桥礅为薄礅结构,三孔拱桥南、北分置21级和18级台阶。中孔跨径5.60米,高3.25米,两边孔跨径各为4.40米,高各2.65米。桥上金刚墙上各雕有龙头长系石两根,上端镶嵌四个龙头似的吸水兽,间壁上刻楹联,东为:“建近千年路达南北,名驰廿眼水通西东”;西为:“登新阶段高拥梅峰,整旧规程前承鉴水”。

整座桥梁东西两侧均置实体石栏板,上雕刻花卉、暗八仙和菱形纹饰等精致图案,栏板间用柱子套接,柱上还有小石狮等,还刻有出资修桥者的姓名。造型独特,雕刻精细,栩栩如生。整座桥架在青甸湖(鉴湖)上,宛若一条蛟龙卧波,气势宏伟,景观秀美。是水乡典型的传统石古桥,具有较高的文物保护价值。

对照嘉泰《会稽志》,此桥可能是在宋朝鲁墟桥的桥址上重建的。说明该桥始建于宋朝。此桥重建前的原桥应是宋朝诗人陆游在诗中多次题咏的鲁墟桥。此桥在《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有载。据《绍兴县地名志》载:“建于清代,因桥形象龙,桥墩凿有四个龙头,故名泗龙桥。”民国二十三年(),有里人王氏和东浦袁家蛟陈忠义、酒坊主陈阿龙为首集资重修。年被浙江省人民*府公布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年5月,与绍兴其他12座古桥合称为绍兴古桥群,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泗龙桥资料上记载有20个桥孔,故俗名廿眼桥,但是你仔细观察,实际上只有19孔。这怎么会事呢?这里有一个故事:泗龙桥建成后,给当地百姓带来很大便利,同时也让社会上一些三教九流、地痞流氓常流窜这里干坏事,祸患不断。一天一个风水先生来到桥边,说这桥是条巨龙,但这廿个桥孔不吉利,必须把南边的一个桥孔堵死,村庒才能太平。村民半信半疑,但别无他法,就把南岸边的一个桥孔堵死了。

此桥堍南建有一个石古凉亭,名曰“迁善亭”,立柱上好几副对联,其中有二副:“退一步天宽地阔,忍三分心气和平”、“为富不仁遗臭万年,为仁不富流芳百世”,告诫人们除恶从善。

接渡桥,位于绍兴市柯桥区中泽村,东西向横跨鸡笼江,此桥为旧时交通要道。建于清代。

接渡桥是由中间三孔马蹄型拱桥与两边两孔石梁桥组成的7孔拱梁结合石桥。全长55,45米,3孔拱桥桥身长22.50米,三孔跨径分别为6.20米、7.00米。6.20米,高分别为3.90米、4.20米、3.90米。中间拱孔内有龙门石雕,拱圈上配有拱眉,桥墩采用薄形墩。拱桥桥面长15.00米,东西两侧分置20级和21级石台阶。东面二孔梁桥长12.80米,宽2.80米;西面二孔梁桥长17.35米,宽2.45米。梁桥面用三拼石条分节铺设。东西梁桥端各置3级台阶。

整座桥南北两边置素面实体石桥栏,每边桥栏间置石柱十根,柱顶上雕刻有石狮(部分已毁)。拱券为纵联分节并列砌筑;拱桥桥身金刚墙和东西两端桥堍,均由条石错缝叠砌而成。

二侧梁桥均是等跨径的,梁桥靠拱桥的一端,支承在拱桥墩悬挑出来的条石上,犹如从拱桥中引伸出来一般,相互连接,故称接渡。

接渡桥设计大气宏伟,造型对称美观,做工精致考究,在风静浪平时,三孔拱桥与水中倒影合为三个圆形图案,堪称实用美学的典范。该桥在《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中有载。清代建筑,年被公布为绍兴县文物保护单位,年5月,与绍兴其他12座古桥合称为绍兴古桥群,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融光桥,又名柯桥大桥,位于浙江省绍兴柯桥镇古运河上,南北跨向单孔半圆形石拱桥,桥拱为纵联分节并列砌筑。此桥巍峨挺拔,长23.7米,宽6米,高7米,净跨10米。桥北有26级石台阶,长11.1米,桥南有22级石台阶,长9.40米。券顶嵌深雕盘龙图案龙门石3块,有吸水兽头长系石,桥栏实体素面。桥面由两块宽石板横向铺设而成,长3.6米,宽3.5米;桥面东西两侧设石质实体栏板,顶部平面呈梯形,栏板上两端凿有圆洞及印痕,估计为原搭建凉棚所用。拱券以七横六联并列分节砌置,净跨9.8米。南北桥堍以条石错缝顺丁叠砌而成,上设垂带踏跺。南北落坡呈喇叭形,东西两侧置垂带栏板,规格同桥面栏板一致。

始建于宋,明、清代重建,重建时仍按宋朝时原桥型,仍用原石料,现仍可视其为宋桥。该桥在嘉泰《会稽志》和《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中有载。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融光桥造型优美,古朴大气,为古镇增添无限灵气。西侧柯水南北两端分别有柯桥、永丰桥之组合,形成方园之景。融光桥砌石厚重,其下之官塘路均为巨大石块,压顶弧线优美,为一般塘路上少见。有纤道路可从南面桥洞底穿越而过,可谓纤夫古道。桥栏之上有百年古藤生长,翠团拥簇蔓挂而下,宛若画帘。从融光桥西侧桥洞东望,水面宽阔,稍远有著名的柯亭、融光寺。

文选伏滔《长笛赋序》云:“蔡邕避难江南,宿柯亭之馆,取屋椽为笛。(注:柯亭在会稽郡。)”志书引用东汉中郎将蔡邕“柯桥椽笛”的典故,无非想考证柯桥在汉代已存在。现桥桥拱为纵联分节并列砌筑,为明代重建,重建时仍按宋朝时原桥型,仍用原石料,现仍可视其为宋桥。

太平桥、太平桥位于浙江省绍兴柯桥阮社,国道北侧,浙东古运河上。南北走向,该桥由一座半圆拱桥与八孔高低石梁桥组成。桥长50米,主孔拱桥高高隆起,净跨10米,石梁桥孔径3—4米。拱券系纵联分节并列砌筑。拱桥下内侧铺设有石板纤道路,桥上行人,桥下行舟背纤,接古纤道。此桥宛然古代立交桥。桥南、北两面均铺设石阶,下置平台,南端经平台分东、西两面下坡。拱桥的北面连接着梁桥,靠南面的三孔较高,渐次降低。石拱桥桥面置桥心石,东侧栏板外侧刻有“太平桥”三字;拱脚内侧铺有石板纤道路;南桥堍踏跺南端还置休息平台。八跨石梁桥有休息平台与拱桥相连接。太平桥形制高低错落,大船由拱桥出入,小船进梁桥分流,是河网地区一桥多功能的特有形式。望柱、栏板、抱鼓石上的仰覆莲、暗八仙、琴棋书画等图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对研究明清时期绍兴古桥梁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整座桥形状若龙首朝天,翻腾水面。既考虑到大船只进拱桥,又兼顾小乌篷船可进低矮的梁桥分流,是河网地区一桥多功能的特有形式。桥顶四根望柱上各雕蹲狮一只,雄狮足踏绣球,雌狮怀抚幼仔,神态生动。此外,桥坡两侧的望柱、栏板上,亦雕有束腰仰覆莲、花卉和琴、棋、书、画等吉祥图案。拱桥南端东西落坡。处处入景,为古运河上富有特色的水乡景观。

该桥建于明天启二年(),又说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清朝乾隆、道光、咸丰年间相继重修,重修后保持原型,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桥在《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有载。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跨湖桥,位于十里湖塘西首的湖塘镇湖塘村,是百里鉴湖西部第一座古桥,为鉴湖主体水域标志,与绍兴偏门外原东跨湖桥遥遥相对。是南北跨向拱梁组合桥,全长61米,由单孔石拱桥和四跨石梁桥构成。拱桥长30米,桥面两侧置石栏杆,望柱柱头雕刻蹲狮,栏板处刻有捐资重建者姓名、年月等。拱券顶东西两块券脸石侧面阳刻“西跨湖”三隶书大字。南北桥堍设垂带踏跺,望柱柱头雕刻覆莲,栏板尽端置抱鼓石。梁桥全长3l米,分别位于拱桥南北两端。西跨湖桥北桥堍东面建有一碑亭,亭内保存有清嘉庆年间《重修西跨湖桥碑记》一块。西跨湖桥规模大,气势宏伟,现状结构保存较好,是绍兴水乡一座难得的古桥梁。

原先在湖塘西跨湖桥北的碑亭内,有一块《重修西跨湖桥碑记》,此碑为青石质地,高1.95米,宽0.83米。碑额用篆书阴刻。碑文由清代世居华舍张溇的后人嘉庆年间朝议大夫同知四川达州(直)隶州事胡一峰撰写。碑文称:“湖塘西跨湖桥,创自前明万历四十八年,乃我十一世叔祖古峰公所建……”当地胡氏宗谱,亦有相关记载;此桥北东首栏板上,刻有阴文:“大清嘉庆元年甲子孟秋里人胡一峰……重建”字样;此外,此桥北朝西的石栏上,还另外刻有一排阴文:注明由胡氏里人于“乾隆十一年春三月廿五日重修”。据此,湖塘西跨湖桥,应是初建于明朝万历四十八年();多年后,在清乾隆十一年()重修过;后因桥倾圮,又于清嘉庆元年()秋天,由胡姓人氏集资重建(修)。年12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泾口大桥,位于绍兴陶堰泾口村,南北向横跨浙东古运河。该桥由三孔马蹄型拱桥与三孔石梁桥组成。三孔马蹄型拱桥为国内少见。拱桥高6米,长20米,三孔跨径分别为5米、6.2米、6米。梁桥高3米,长10米,全桥长60米。北孔内设有纤道,桥面宽3米。桥栏两面浮雕梅花、万年青等图案,其中中间一拼栏板侧面均阴刻“泾口大桥”等字样。望柱柱头雕刻仰覆莲和蹲狮。南北桥堍分别置踏跺15级和24级。古桥雄伟,造艺精湛。桥始建于清乾隆前,现存桥为宣统三年()重修,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桥上对联为著名书法家陶浚宣撰写:利济东南通铁道,常留文字壮陶山。夹泾长虹横白塔;一帆沙鸟度红桥。此桥上还有一个传说:许久以前,有两支轿队在桥上相向相遇,一支是县老爷出巡的官轿,另一支是姑娘出嫁的婚轿,按风俗,出嫁的婚轿是不能说话和走回头路的,新娘真诚央求县老爷:“我做新娘坐轿终生只有一次,而您可坐几数次”,县老爷听后,说“姑娘金口难开”,遂命轿队后撤让路,故此桥俗名又叫“金口桥”。此桥所在的陶堰,是个人才辈出的地方,仅明、清两代出过进士42人、举人人、贡生83人,其中官至尚书、巡抚、将*。近代有陶成章、邵力之、陶行知等名人志士。

1
查看完整版本: 七旬老人陈树尧图说绍兴13座古桥古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