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方力通讯员虞江晋芳
凝聚几代人乡愁的古建筑终于修缮一新。
近日,西湖区三墩镇西行桥70号的古建筑——集研堂会馆,修缮工程完工。
集研堂是杭州市第六批历史保护建筑,三墩本地人称为南阳坝会馆。今后,这里将成为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集研堂是砖木结构。过去的俗语说:“房顶有梁,家中有粮,房顶无梁,六畜不旺。”由此可见梁在老百姓心中的重要位置。所以,集研堂重修时,按照老底子风俗举行了隆重的上梁仪式。
主梁两头要挂上老人们备好的“法宝”,竹篮里面装上万年青、红鸡蛋、糖果,象征着万年长青、甜甜蜜蜜,红鸡蛋代表着家业代代传承,红红火火。
随着一声“上梁啦”,人们用绳子把正梁拉上屋顶,匠人唱《梁歌》。再把事先准备好的糖果、馒头、花生从梁上抛向四周。“接宝”的锦缎一定要百子图,象征子孙后代兴旺发达。
集研堂曾经是怎样的地方?当地人口中的“会馆”“学校”说的就是这里。
三墩镇文化站站长朱嫣红说,集研堂建于清末,是三墩最兴旺的朱泰和家族所建。在当时最有名影响也最大,是三墩士绅、名流、业主的重要活动场所。有前厅、两侧厢房、后面大厅,结构规整,做工精细,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
但是,会馆历经百年沧桑,逐渐破败。出现屋面大面积缺失,大木作坍塌严重等残损情况。多种病害与损伤,也对历史建筑的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造成极大的影响。
朱嫣红介绍,本次修缮对会馆的东西厢房、门厅、大厅、室内地基、台基、室外道路、中央天井、外墙、内墙、大木作、小木作、屋面、门窗、油漆等十余项内容进行了恢复。新增给排水、电气、消防工程,实现会馆内通水通电,排水畅通,并增设卫生间等必备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为最大限度保存古宅原貌,修缮中尽量不更换原有构件,实在不行就按原样复制,替换下的重要构件也要妥善保管。暂时拆下原有构件的,也要进行命名和编号,还要绘制草图,以便检修、码放、补配、安装。
此外,在修缮中一并做好建筑的防腐、防雷、防虫、防火等措施……
如今,老会馆在修缮中已然焕发出蓬勃新生,之后将作为三墩历史文化展陈建筑重新投入使用。
徜徉在新建的会馆大堂内,朱嫣红十分感慨。她告诉记者:“当时给会馆举行隆重的上梁仪式,也是期望不仅能恢复老建筑,老底子的文化也要传承下去。期望修缮一新的集研堂能成为下一代人的第二课堂,讲述三墩的老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