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青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冯连伟原创丨谁不说俺家乡好散文
TUhjnbcbe - 2023/3/15 9:33:00

谁不说俺家乡好

文/冯连伟

“孟良崮战役”在中国的战争史上堪称世界级的经典战役,因为它的胜负决定了解放战争的天平将倾向何方。一边是美式装备武装到牙齿的国民*七十四师,一边是使用“万国牌”武器的解放*,交战双方的总兵力达到了72万人。先进的装备没有让七十四师占据优势,反而是使用杂牌武器的解放*攻无不克、所向披靡。仅用了三天时间便彻底击垮了国民*王牌七十四师,赢得了“孟良崮战役”的大捷。

年,“孟良崮战役”过去了十六年,电影导演汤晓丹把这场解放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搬上了银幕,这就是全国人民家喻户晓的电影《红日》,其中插曲《谁不说俺家乡好》同时唱响了大江南北:

“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一片片梯田一层层绿,一阵阵歌声随风传,哎,谁不说俺家乡好,得儿哟依儿哟……”

“弯弯的河水流不尽,高高的松柏万年青,解放*是咱的亲骨肉,鱼水难分一家人,哎,谁不说俺解放*好……”

尽管这首歌不是在枪林弹雨中诞生,但是它以地道浓郁曲调优美的风味,悠扬上口通俗易懂的歌词,生动鲜活地再现了当年沂蒙山根据地的真实场景。唱出了“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的欢快心情;唱出了“最后一口粮当*粮,最后一块布做*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民鱼水情;唱出了老区人民保卫胜利果实解放全中国的豪迈气概!

年,《谁不说俺家乡好》作为全国民众评选出的30首歌曲,伴随“嫦娥一号”卫星响彻太空,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籁之音。

我对这首歌的记忆是从摇篮里开始的。

母亲是村里的妇女主任,动员妇女做计划生育;在村里集合即兴发言;去乡里开会指挥唱歌……这些都是她的强项,泼辣得就像一个汉子。只有晚上哄我睡觉的时候,母亲温柔的一面才会显现出来,她一边给我扇风驱蚊,一边哼起了:“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一片片梯田一层层绿,一阵阵歌声随风传……”

母亲把《谁不说俺家乡好》当成了摇篮曲,有了母爱的精心呵护,有了催眠的曲子,我不再哭闹,很快便进入了梦乡……

要说这首歌的歌词早已刻进了我的骨子里,优美的曲调融入了我的血液里也不为过。无论我身处何时何地,只要听到它的旋律就像听到了乡音,心灵也会得到莫大的慰藉。有时在外出差思念家乡和母亲的时候,这首歌就会萦绕在耳畔,瞬间驱散了心中的乡愁。在我思春的青年时代,心里甚至有个朦朦胧胧的念头,一定要找一个会唱《谁不说俺家乡好》的女孩……

今年春天,“孟良崮战役”的硝烟已经飘散了七十多年,当年被战火所覆盖的那山那村那人如今都变成了什么模样?我怀着热切的期待走进了蒙阴的东孟良崮村。在离村还很远的地方,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那座孟良崮战役纪念碑,高耸在孟良崮之巅,直插云霄。与其说是在告慰烈士的英灵,不如说是在召唤享受幸福的人们前来敬仰。

当年孟良崮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的“鲁中作战”计划,对挫败国民*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有力地配合了陕北和其他战场的态势。

我查阅的很多资料都显示:整个孟良崮战场上支援华东野战*作战的支前民工高达69万人。孟良崮战役打响后,通往战场的各条山路上,密密麻麻行进着推着独轮小车、赶着*牛毛驴的老百姓,小车和牲口上满载着粮食、饮水、弹药、被服这些战争所需的物资。

“大*连营七百里,村村灯火到天明。”曾有记者这样生动描述当时的支前场景。作为主战场和后勤补给地的沂蒙人民,更是“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当时,蒙阴县总人口约20万,半数乡村为敌占区。可是这压根就没有影响到他们支前拥*的热情,他们就像押宝一样,把身家性命压给了人民*府,他们坚信解放*会赢,会给他们打出一片新天地!在孟良崮战役中,全县调动支前挑夫1.27万人,小推车辆,担架队、修路民工等计4.1万余人。此外,还有各区乡村短途运粮草的妇女、儿童、老人,总计超过10万人。

走进东孟良崮村,一座座小别墅房随处可见,街道更是宽敞整洁,仿佛是梦境中的仙山琼阁。村民吴文常说起村庄的搬迁变化,仿佛山涧的溪水滔滔不绝:“70多岁了,还能住上这小别墅房,是俺们这辈子做梦不敢想的事情,你看这里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好比世外桃源,这辈子真是知足了,相信以后的日子会更好!”

东孟良崮村位于孟良崮的山前,年由高家庄、田家庄和戴家沟子三个村合并而成。总面积亩,共户、口人,*员78人,村“两委”成员6人。东孟良崮村不仅是孟良崮战役的主战场,还是沂水县抗日民主*府的诞生地(年3月22日在高家庄自然村成立),当时该村隶属于沂水县第九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光荣的革命历史,还有众多的抗战故事,让东孟良崮村成了沂蒙山区最著名的红色堡垒村,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

多年来,东孟良崮村在*的富民*策的指引下,传承红色基因,践行沂蒙精神,埋头苦干,拼搏实干,在英雄孟良崮这片红色沃土上,描绘出了共同富裕新画卷。该村先后荣获了蒙阴县五星级先进基层*组织、临沂市先进基层*组织、沂蒙乡村振兴好支部、临沂市“美在农家示范村”、全省“平安家庭”示范村、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村、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山东省文明村等荣誉称号。年,村集体收入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8万元。

旧村搬、新居建

回顾这些年的创业之路,村*支部书记徐玉成兴致勃勃地说:“过去,我们东孟良崮村,坐落于孟良崮半山腰前,村民分散居住在十几个山沟,经常发生地质灾害,交通不便,生存环境较差,村情也不稳定。面对‘出门下山、干活上山’的两难局面,我们两委班子多次协商研讨和到外地实地考察,最终决定积极顺应民意,从年开始,通过土地增减挂启动了整村搬迁项目,让村民陆续搬进了二层带院的楼房。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改变村民居住条件,凝聚民心,汇聚民力,共同奋斗过上小康生活!”

年,东孟良崮村一期新建新型农村住宅套,老年周转房15套。年初,顺势推进了二期工程建设,新建二层安置房户,老年周转房15套。一期、二期项目顺利完成了野猪窝、李家林等6个自然村的整体搬迁。两期工程全部实现了项目当年立项、当年开工、当年搬迁入住、当年竣工验收,群众满意率达到%,进一步调动了村民搬迁的积极性。年东孟良崮村启动了三期项目建设,拆旧户,新建二层楼房户,老年周转房15套,实现了原高家庄5个自然村的整体搬迁;年该村又实施了第四期戴家沟子自然村搬迁项目,新建新型农村住宅套,搬迁户。

在建设新村的同时,该村还同步实施了村庄道路硬化,街巷美化、绿化、亮化,垃圾桶分片净化、活动广场提升文化的“村庄六化”工程,并投资万元建设了三处污水处理站和一处湿地公园,实现生活污水有效治理。这些措施,极大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群众打造了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徐玉成特意领我去了该村的污水处理站,观看了污水处理的各个环节后,他说:“我们配套建设的污水处理站与家家户户有管道相连,村民们产生的生活污水都排放到处理站,经过科学处理,无害排放到村南的生态湿地公园里,再经过水生植物净化处理后,变废为宝,不仅可以灌溉农作物,还可用于人工湿地景观,一举多得。这几年我们通过实施新农村建设,新生活新风气改变了村民的生活习惯,提高了村民的生活品质。”

听完他的介绍,我终于明白全村为什么这么干净整洁,原来有这么多人在看不见的角落默默奉献。

产业兴、百姓富

一是实施“支部+企业+基地+农户”合作模式,流转土地0余亩,带动发展高效生态林果亩,年可实现村集体增收12万元。二是抢抓市级孟良崮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机遇,年与临沂市城投集团进行了深入合作,成立了孟良崮文化旅游公司、孟良崮农业有限公司等,引进投资3.7亿元,建设了孟良崮沂蒙精神教育培训中心,年可接待培训10万人次以上。项目不仅安置村民就业36人,还每年增加集体收入80多万元。三是开展“村社共建”工作。我村与山东省供销社是文明共建结对单位,*支部与省供销社合作建立“鲁供”品牌孟良崮农产品加工基地,发展电商微商户26家,把孟良崮周边绿色食品销到全国各地,实现村民、集体双增收。四是开展“村企共建”。牵头注册成立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亩,统一购置*桃树苗,发展*桃连片种植。并与欢乐家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保底价收购协议,确保社员增收;与樱之崮田园综合体合作,发展大樱桃余亩;与蒙阴美景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签订土地租赁合同,以每亩1元的价格流转土地亩,发展绿化苗木花卉种植基地,村民不仅能获得土地租赁收入,还可到园区打工赚取劳务费,人均年可增收元。五是立足孟良崮景区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打造“三同教育户”33家,发展农家乐16家,走出了一条支部引领、多元发展的强村富民之路。

“立足红色旅游,我这个农家乐已扩建提升了3次,现在年收入40多万元。红色资源不仅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还是我们致富的‘法宝’。”游客山庄农家乐老板王芳高兴地说。

组织兴、有保障

乡村振兴,组织振兴是保障。东孟良崮村以*建为引领,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着力打造让*放心、群众满意的“钢班子、铁队伍”。一是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扎实开展*员挂牌亮诺活动,持续推行星级管理、“*员三包”责任制,抓班子带队伍,提高为民服务水平。二是坚持民主自治与民主管理相结合,实施“五议一审三公开”工作法,真正让村民当好家、让班子带好头、让制度管好事,实现基层民主与强村富民的互促共进。三是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干实事,惠民生。近年来,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带领村民治理荒山1亩,进行中低产田改造工程亩,积极争取实施了微灌和滴灌项目,铺设水管网3米,建设电力提灌站一处,大型水池2个,除险加固中小型水库1座,新建塘坝6座,大口井3眼,蓄水池9个,机井3个,铺设管道米、灌区0米,扩大灌溉面积0多亩,新修生产路20公里,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群众致富增收提供了基础保障。

徐玉成展望振兴乡村的美好前景,信心更足地说:“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下一步,我们东孟良崮村将进一步放大区位、资源优势,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围绕共同富裕这个目标,积极推进乡村振兴,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

“东孟良崮村过去是一个出了名的穷村和上访村。这几年由穷到富,由乱到治,关键是村里选出了一个好带头人,带出了一个好班子。徐玉成同志自年担任村*支部书记以来,讲*治,敢担当,能奉献,把村民的事当‘家事’办,把村里的事业当‘家业’干,在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中,走在了全镇的前列。被表彰为临沂市优秀共产*员,沂蒙乡村振兴好支书,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垛庄镇*委副书记、镇长王强说。

“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拼搏实干才能绘就美丽画卷。近年来,我们按照分类实施、梯次推进的总体思路,以‘红色孟良崮,两山实践地’为发展定位,在原垛庄24个行*村先后谋划了孟良崮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椿树沟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衔接乡村振兴石马庄集中推进区‘三大片区’,聚焦‘五大振兴’,打造绿水青山里的‘世外桃源’,金山银山里的‘幸福乐园’。在原界牌18个村全面开展了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围绕‘生态好、乡村兴、群众富、可持续’,实行‘整洁乡村、美丽乡村、宜居乡村、宜游乡村’四类村创建活动,被确立为临沂市整镇域推进乡村振兴示范镇。年垛庄镇成功创建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镇,产业振兴成为全国的样板,乡村振兴成为全省的示范标杆。年,我们坚持目标导向,对标先进,自我加压,争先进位,提出了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镇’的目标,用1至3年时间,实现整镇域孟良崮乡村振兴示范区全覆盖,成功创建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镇,争取在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中走在全国的前列!”王强在描绘垛庄镇乡村振兴蓝图时这样说。

当我离开东孟良崮村时,孟良崮山上的楸树刚刚冒出鹅*般的嫩芽,树林里再一次飘出了《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歌声。我置身在歌声里所描绘的意境里,追溯历史,感受现代,展望未来,心中的澎湃宛如流淌不息的山涧溪流,浪花飞奔,难以止歇……

冯连伟,山东临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山东自然资源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作品散见于《阅读》《散文海外版》《散文百家》《绿洲》《中国报告文学》《当代散文》《山东文学》《时代文学》等杂志;有作品选入各年度散文选本,曾获山东作协颁发的《时代文学》年度散文奖、《齐鲁作品年展》最佳作品奖、全国散文大赛等若干奖项;著有《静水深流》《真水无香》《似水流年》《掬水留香》《水,在说》等散文集。

1
查看完整版本: 冯连伟原创丨谁不说俺家乡好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