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两口准备的美食装了满满一冰箱。
老两口想女儿时会拿出以前的照片看看。
春节假期结束了,拜别父母的你行囊里是不是塞满了老人精心准备的“配齐”?在苏州,就有一对老夫妻,为出国在外的两个女儿,常年不断地准备各种家乡美食。
“年前小女婿回加拿大时,大箱子装满了年货,把20斤山核桃、2斤松子、5斤笋干、2斤笋豆都带走了。”78岁的吴伟平说,随后大女儿又回国住了10天,走时带了两大箱东西,家里“存货”一下子清空了。于是,大女儿刚走,他和老伴又忙着“补货”,生怕怠慢了小女儿。“一年四季‘连轴转’,家里常年‘备货’,两个女儿谁先回来谁先拿。”吴伟平乐呵呵地说。
吴伟平的老伴叫胡仲英,76岁,老两口住在苏州市姑苏区双塔街道网师巷社区,是地道的“老苏州”。夫妻俩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已54岁,年去日本留学,之后跟随老公定居在日本大阪;小女儿也52岁了,20年前通过技术移民去了加拿大温哥华。生在苏州,长在苏州,女儿们从小吃惯了父母烧的苏帮菜,去到异国他乡最难适应的就是饮食。时间久了,家乡美味成了萦绕心头挥之不去的乡愁。
胡仲英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大女儿是服装设计师,小女儿从事财会工作,平时比较忙,回国探亲的机会并不多。每次回家,女儿们会第一时间到处寻觅家乡的味道,无奈逗留时间太短,而苏州人又讲究“不时不食”,很多美食有较强的季节性,女儿们离开时总感叹“吃不够”。
刚开始,老夫妻俩琢磨着,宝贝女儿们一年才回来一次,提前多准备些她们爱吃的东西。等她们到家,放下行李就可直接开吃。“吃不完的,她们不舍得留下,会主动‘打包带走’。”不知不觉中,吴伟平和老伴囤的货越来越多,家里小小的储藏室被堆得满满当当。吴伟平拿出一大袋万年青饼干说:“国外的饼干也很多,但大部分芝士和奶油味太重,小女儿最喜欢吃这种饼干,葱油味的,还有小酥饼,买好了一大包,等女婿到家打包装箱。”紫牛新闻记者看到,胡仲英还特地为小女婿准备了2瓶正宗的绍兴老酒。
“这些都是女儿爱吃的,大饼油条是在双塔菜场买的,玫瑰包子也是老头子特意找的一家女儿爱吃的小店买的,让她带着在飞机上吃。买这几样点心,跑了大半个苏城。”年11月26日,大女儿临走前,胡仲英又在满满的两个行李箱中,塞进12个王氏大饼、4根油条、2盒菜包、2盒玫瑰包,还有5斤万年青、15个灰汤粽。
外孙女都20多岁了
也十分孝顺
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吴伟平和胡仲英的两个女儿相继出国,这在当时的工薪家庭中并不多见。胡仲英记得很清楚,大女儿去日本留学时,她和老伴每月拿着30多元工资,省吃俭用攒下来的积蓄几乎全给了女儿:“开学时只带了一个简单的行李箱。”
老两口说,两个女儿都是捧在手心里的宝。大女儿性格比较内向,言语不多,但做事认真,也很要强;小女儿从小活泼开朗,能说会道十分讨人喜欢。吴伟平告诉记者,其实两个女儿都非常贴心,离家这么多年,每周联系父母不会少于三四次。现在手机普及了,女儿教他学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