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为什么会得上穗腐病,症状表现又有什么?一起了解下吧
玉米穗腐病穗腐病是广泛分布于世界玉米产区的重要病害,由多种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穗腐病不仅造成果穗和籽粒霉烂,降低产量和营养价值,且有些病原菌在寄主代谢过程中产生毒素等有害物质,直接危害人畜健康。病原菌轮枝镰孢菌FusariumVerticillioides(Sacc.)Nirenberg、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Schwabe、草酸青霉菌PenicilliumoxalicumCurrieetThom、*曲霉Asper??gillusflavusLink:Fr.、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Pers.:Fries等多种病原菌。症状特点镰孢穗腐病:果穗和籽粒均受害,果穗顶部首先发病,花丝腐烂,苞叶被病菌侵染后穗尖褪绿青枯,果穗局部或全部变色,出现粉红色霉层,病穗无光泽,病粒呈红褐色,粘连在一起贴于果穗易剥离。
赤霉穗腐病:症状表现为在果穗顶部产生淡红色霉层,除非是在生长季节侵染,否则很难侵染整个穗部,如果侵染早,整个穗部都会腐烂,上面覆盖浅粉红色的菌丝层,苞叶紧贴着穗,苞叶和果柄覆盖着暗绿色子囊壳。青霉穗腐病:主要发生在受到机械损伤,害虫或鸟等为害的果穗上,在籽粒上或籽粒间产生青绿色或绿褐色霉状物,多发生在穗的尖端。侵入种胚的籽粒做种子时,发芽后导致幼苗萎凋。
木霉穗腐病:表现为在发病籽粒上或籽粒间产生暗绿色至暗浅蓝色霉层,经常包裹整个果穗。发病规律病菌在种子、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成为第二年的侵染源。在温湿度条件适合时,开始侵染;受鸟类、害虫啄食造成穗部伤口,易发生穗腐病。因此田间湿度及虫害的发生程度对该病的发生影响最大。防治方法①种植抗病品种:田间品种抗性呈现明显差异,选择抗病良种是防治该病的关键措施。②加强田间管理:栽培密度不宜过高,增加田间通风透光;施足底肥,适时追肥,促进早熟;在蜡熟前期或中期剥开果穗1/2长的苞叶晾晒,以改善果穗的透气性,可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展;早收获,早晾晒,早脱粒;注意防治玉米螟等害虫,减少伤口侵染的机会,可有效降低发病率。③化学防治:生长期结合防治玉米螟、棉铃虫和其他害虫时,喷施农药进行防治。
玉米粗缩病玉米粗缩病又称“万年青玉米”、“生姜玉米”,是世界主要玉米产区的重要病毒病之一。近年来,玉米粗缩病在*淮海夏玉米区及辽宁省部分春玉米区严重发生,已成为上述地区的主要病害之一。病原菌玉米粗缩病毒Maizeroughdwarfvirus,MRDV。症状特点玉米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粗缩病,5叶期以前最为感病。病株生长受到抑制,严重矮化,茎秆高度比同期播种健康植株矮一半甚至更矮,病株节间粗肿缩短,节间距显著缩小,节部明显膨大。
发病初期在心叶基部的中脉两侧出现透明的虚线斑点状条纹后逐渐扩展到整个叶片,病株的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蜡泪条状突起,即脉突,用手触摸有明显的粗糙不平感。叶片宽短,厚硬僵直,叶色浓绿,叶片长度缩短变厚,顶部叶片簇生。发病规律粗缩病发生与灰飞虱的虫口密度直接相关,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均可侵染发病,玉米出苗后即可感染,至5~6叶期显现症状。传播主要介体是飞虱,主要有灰飞虱和白背飞虱。病毒寄主主要是单子叶禾本科植物,春季第1代灰飞虱成虫在越冬寄主上取食得毒,并陆续从小麦或杂草向玉米上迁移,随着玉米成熟便迁至禾本科杂草或转迁到麦田传毒为害并越冬,形成周年侵染循环。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措施:适当调整播期,使玉米苗期避开第1代灰飞虱成虫活动盛期,减轻发病;彻底清除田边壕沟内杂草,不给灰飞虱提供越冬越夏场所;消灭传毒介体灰飞虱,可选用吡虫啉喷雾防治。
②选用抗耐病品种,品种间抗性有一定差异。③化学防治:麦田防治,小麦扬花期结合药肥混喷,用25%吡虫啉8~16g/亩对水30~40kg喷雾,喷雾时对准小麦下部,可大大提高防治效果,从而降低麦田灰飞虱向玉米田迁飞的虫口基数;玉米种子处理,播种时推广包衣种子或不包衣的种子用内吸性杀虫剂拌种,可用10%吡虫啉20g或25%先净悬浮剂8g对适量水拌玉米种5kg,晾干后播种,防止苗期灰飞虱的为害,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玉米苗期防治,用锐劲特(5%氟虫腈)20~30mL/亩、25%吡虫啉8~16g/亩等杀虫剂防治灰飞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