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寨,傣语称“洛美”,因传说洛美是滔天洪水过后上天遗落山间的珍珠小平坝而得名。洛美隶属牛角寨镇果期村民委员会,是一个古老的傣族聚居村落,位于元绿二级公路岔路牛果公路沿线,距离县城南沙约30公里。
万年青树
走进洛美,首先引入眼帘的是高大的万年青树。没有人知道树龄,传说这些大树是立寨之时栽下的,万年常青,寓意子孙万代生息繁衍,繁荣昌盛。
行人未见树年少,树见行人几度老?也许它也曾青春奔涌,在四季的更迭中自由地呼吸生命的灵光,春秋也好,冬夏也罢,用不断增长的年轮,来丈量时间的尺度。当我们遇见与岁月盘根错节的沧桑,不由自主地驻足感叹,对生命和光阴肃然起敬。
洛美土掌房
土掌房,是洛美的特色建筑。房子连着房子,有的甚至两家人共用一堵墙。洛美人民淳朴、团结、友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人们习惯在房顶上往来串门,脚不落地就可以从寨头串到寨尾。
土掌房冬暖夏凉,建造却颇费功夫。用洛美河里的大理石下石脚、村头的粘土砌墙、森林里的良木搭梁柱,再用山里的石灰石连续烧七天七夜制成熟石灰来打顶。盖房最神秘的环节是架梁柱的那天,选好良辰吉日,男人们在凌晨公鸡叫三遍的时刻起身祭拜天地,告示祖宗,礼毕才能立柱搭梁,所有工作必须在天亮之前完成,不准女性在场参加。记忆中最好玩的是房子打顶后夯实硬化的阶段即“拍墩子”,前来帮忙的亲戚们在新房顶坐成一排又一排,用木墩子不停拍打浇灌后半干的房顶,以确保房顶干了以后密实不漏雨。帮忙的大人们边劳动边拉着家常,孩子们在旁边嬉戏玩耍,其乐融融。小时候我们常跟着父母到盖房的主人家蹭饭,主人总会给孩子们发彩蛋和红、*、白三色糯米做成的花饭。彩蛋和花饭寓意吉祥和团结,来的孩子越多,象征主人家今后人丁越兴旺日子越红火。
洛美秋收晒场
秋收的季节,房顶成了大晒场。晒谷子的姑娘媳妇们,相互吆喝着唱唱山歌说说笑,言谈中掩饰不住丰收的喜悦,再邀约着吃个冷午饭,端出各家拿手咸菜在房顶上“打平伙”(聚餐),那真是甜在舌尖上,美在心底里!
洛美婚宴
房顶是洛美人活动、休闲的主要场所。在月色如水的夜晚,姑娘小伙们常在房顶约会。歌声、笛声、口琴声交织在一起,好不悠然传情!结婚时,在房顶支几口大锅即可办伙食,连片的房顶摆上桌子,就是露天酒席。
值得注意的是,房顶对傣家人来说是干净圣洁的地方,白事席不准上房顶,办丧事只能在家里或者路边、球场等空地办伙食、摆席。
洛美九月年
九月年,是洛美傣族最具特色的节日,在每年的农历的9月28日这天举行。说起来庆祝九月年有点*旅情结,传说很久以前的一个秋天,前方战事吃紧,官府到洛美点兵,凡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年儿子的家庭,必须出一个人去打仗。许多家庭犯愁了,许多母亲、妻儿哭泣了,沙场刀枪无眼,只怕男人们这一去有去无回。新年就在不远的三月以后,但只怕待到大年三十吃团圆饭那天已是天各一方或生离死别。乡亲们在悲愤中自发地团结起来,在农历9月28日这天,杀鸡宰猪,为即将出征的男人们践行,祭祀列祖列宗祈福,也算是提前过了个年。
旦辞爷娘去,暮宿红河边,烽火连三月,征战千百里。一心保卫家园,期盼早日退敌返乡与亲人团聚的洛美好男儿,骁勇善战,连战连捷,终于在新年到来之际胜利归来,与妻儿喜泣相拥。于是,乡亲们又欢欢喜喜团团圆圆过大年。从此以后,洛美有了两个年节,即九月年和新年。
如今,洛美的九月年热闹非凡,十里八乡的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宾主皆欢,言笑晏晏。傣家人的热情和美食、谷子酒、原生态的歌舞,保准让你迷醉在洛美不思归路!
洛美荔枝熟了
荔枝堆里长大的孩子
荔枝,是洛美的特产水果。洛美的荔枝皮薄、汁多、味香美,口感酸甜适度,尤其以灰皮荔枝口感最佳。寨子的周围长着成片的荔枝林,成熟了的荔枝红红火火压弯了树枝,垂下腰身笑迎八方客。日啖荔枝三百颗,想吃哪颗摘哪颗,真是不辞长作洛美人!
黑皮甘蔗
水果甘蔗,是洛美近年来新兴种植的一项水果。部分人家靠种植水果甘蔗实现了脱贫致富。
西贡蕉林
西贡蕉,是洛美另一个特产水果,它比香蕉要滑嫩,没有香蕉那么甜腻,适合老人小孩食用。
稻谷熟了
水稻,是洛美主要的粮食作物。牛角寨号称元阳的鱼米之乡,而大顺寨被喻为牛角寨的粮仓。洛美的稻谷一栽两收割。由第一次收割后留下的谷茬长出的稻子称再生稻。再生稻比普通米粒稍细长,晶莹透亮,蒸熟时异香扑鼻、粘糯弹牙,味道极佳。
洛美河
洛美河,即大家熟悉的大顺寨河,日夜流淌,淘尽了多少乡间往事,默默地浇灌着两岸的万亩良田。河水清澈见底,夏天那里是孩子们的天堂。小时候我们常在洛美河洗澡、游泳、跳水,堆沙,在河道“人”字形的分岔口,将一边的水流用砂石泥土堵住,再用小盆将坑洼处的水淘尽,就能抓到躲在石头缝里睡懒觉的花鳅鱼!
鱼篓,能捕梯田里的泥鳅*鳝,能捕洛美河里的花鳅。不仅能挣来餐桌上的美味,甚至能挣来孩子们的学费。勤劳而坚毅的洛美男人,在困难时期总能想办法为妻儿撑起一片天,支持儿女走出大山,走向更远更大的世界。
理线,绕轴,这是织布织锦前的必经环节
织布机
织布是最考验傣家姑娘耐心和女工水平的一项细活,手脚灵活的姑娘,踩踏织布机发出的声音像动听的歌曲,飞梭走线轻盈灵动,能日织数丈;而性情急躁笨手笨脚的姑娘,踩踏织布机发出的声音像老妇的叹息,总是断线乱线,日织不过三尺。
记忆中,每到冬天农闲时,姑娘媳妇们就聚在一起做女红,纺线、织布、绣花、缝制新衣。孩子们或围绕在大人身边听故事,或蹲在火盆前取暖,烤红薯烤芋头吃,偶尔往火堆里丢几粒干玉米,噼啪噼啪地炸出爆米花!我至今怀念那样温暖闲适的冬天!
伴娘新娘,红袖绿袖
撑一盏台灯,着我待字闺中的红袖盛装,或做女工,或吟诗诵词,陪你夜读到天明,算不算“红袖添香夜读书”?待我长发及腰,换上绿袖新娘装,嫁予君为妇,可好?
羞涩含蓄的洛美姑娘,如果请你喝喜酒,断不会直白地说:我要结婚了。而是委婉地表达,“我要老了”。老,并不是年龄上的骤然衰老,而是仪式上的。穿上绿袖就表示要出闺嫁人了。姑娘绿袖一穿,穿断了多少小伙对她的暗恋和思慕,再也不能对她心存幻想了,再也没有追求她的机会了。当然,婚礼仪式过后,新媳妇还能把红袖穿回来,直至六十多岁,当了奶奶或外婆,再由红袖改为绿袖。
我们是新生一代的洛美儿女,融于现代化而不忘传统,居于都市却不忘乡音。如今,洛美儿女的足迹遍及很多大都市,许多人在外学习、工作、生活,扮演着学生、职员、恋人、妻子等各自不同的角色,她们穿着汉族服饰走在人群中,你无法辨识她的民族,只有回到故乡,回到洛美,换上傣族服饰,她们才回归洛美儿女的角色。
水流千里思源头,树高千丈不忘根。洛美的儿女走得再远,总有一方水土让她梦牵魂绕,总有一扇门始终为她守候。阔别家乡的游子,每当疲惫沮丧的时刻,只要想想故乡的亲人,想想来时的路,便能重拾信心,收获满满的正能量!洛美是我们心灵的归宿,我们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我常想,等老来不用上班那天,就回老家盖栋房子,窗几明净帷幔灵动,窗外是一朵犹豫着要不要盛开的牵牛花。围一个院子,种上满院的花草瓜果,搭一个凉亭,修一个回廊,再养一池鱼几只鹅。在每一个阳光明媚或微风细雨的午后,沏一壶傣家人的柠檬草茶,捧一本书坐在阳台上悠闲地打发时间。举头是令人心旷神怡的山水田园,耳边是熟悉的乡音童谣。当看遍长河落日,看尽繁华三千,我只愿回到梦开始的地方,回到洛美,与我的MrRight,与那个陪我历经半世沧桑的人,细数光阴的纹路,携手看洛美的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