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香港武打影视作品所赐,很多外国人都认为中国人全是武术会家子。
中国人也奉武术为国粹,与京剧并列。
曾几何时,大家都期望将武术打造为世界性运动会上的竞技项目。
当眼看着诸如柔道、跆拳道一类与武术相仿的项目先后列为了奥运会比赛项目,中国武术界名宿无不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
武术比赛最有机会跻身奥运会的,是的北京奥运会,但种种原因,最终还是擦身而过。所幸,作为中国传统武术代表之一的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表演还是在该届奥运会开幕式上非常惊艳地亮了一下相,让全世界武术爱好者过了一把瘾。
不过,太极虽然优雅流畅、富于观赏,但武术的本质是防身、格斗,太极的舒缓、飘逸让人怀疑其已经失去了武术的本质,而仅具有与体操、舞蹈相类的健身功能。
这也导致近来出现传统武术能不能“打”的热议。
按道理说,武术是为格斗而生,其不但能打,而且能一招制敌、一招毙敌性命。
为此,武术界名宿重拾起武林旧事,以证此说。
当然,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武林旧事”,又莫过于香港武打影视作品里的人物和情节了。
在地缘上,香港接近广东,则其武打影视作品反映的就多以省港人物为主,其中,上镜率较高的有方世玉、黄飞鸿、洪熙官、叶问等等。
这些人中,又以方世玉名气最大,被民间冠以“功夫皇帝”之誉。
影视作品中的方世玉生性活泼、风流倜傥,武艺高强,行侠仗义,爱打抱不平。
那么,现实中的方世玉和影视作品形象有无差距呢?
某电视台一个名为《档案》的栏目组做了一档名为《方世玉惹事生非的一生》的节目,口齿伶俐的主持人绘声绘色地给观众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方世玉。
主持人说,据史料记载,明朝崇祯十七年,大明总督洪承畴在松山战败,投降了清兵。其部属蔡九仪不愿投敌,从前线跑到嵩山少林寺师从一贯禅师习武,成为少林弟子,后隐居老家广东肇庆,成为一代南拳宗师。
清朝开国,少林派大批名家南移,他们以福建泉州东岳山少林寺为基地,从事“反清复明”的活动。肇庆贩卖丝绸的商人方德暗地里是个“反清复明”的义士,属于少林派的堂主,其前妻所生的两个儿子方孝玉、方美玉都是“少林五老”之一至善禅师的关门弟子,学有一身高深的武功。
方德六十岁那年,续娶“少林五老”之一苗显的女儿苗翠花,生下了方世玉。
苗翠花不等方世玉满月,就按祖传药方,用铁醋药水给方世玉淋洗,再用竹片、铁条、柴枝把他身体层层包裹起来,使其周身筋络骨节血肉,坚实如铁。
方世玉十四岁这年,跟随父亲方德到杭州办货,在街上遇上了武当派的雷老虎摆擂。年轻气盛的方世玉登台打擂,不慎打死雷老虎。
雷老虎的老婆李小环报仇心切,带人打伤了方世玉。
这么一来,就引出了武林中的腥风血雨,少林和武当两大派互相仇杀:苗翠花追杀李小环,李小环的父李巴山追杀苗翠花……
不得已,方世玉避难入了南少林寺。
在南少林寺,方世玉和洪熙官、刘裕德、胡惠乾、童千斤等人并称为“少林十虎”。
当时,“少林五老”中的五枚师太、白眉道长、冯道德都改投了武当派,而苗显已死,只剩下至善禅师。相较这下,武当派的势力比较大。而且,李巴山是清朝文渊阁大学士陈文耀的侍卫使,也是是武当的堂主,其以官府名义聚集数千清兵火烧南少林寺。
拥有铜皮铁骨的方世玉在乱军中杀出,遇上了已经岁的五枚师太,两人展开决斗。战到第三十回合,五枚找到了方世玉的罩门——谷道穴,也就是肛门,就佯装败退倒地不起,等方世玉过来了,一脚踢中了方世玉的谷道穴,将方世玉当场击毙。
方世玉死时,年仅24岁
主持人越说越兴奋,情不自禁,还把自己想象为五枚师太,跳了起来,朝跟前并不存在的“东世玉”虚空踢了一脚。
主持人说得言之凿凿、煞有介事,让给人的感觉怪怪的。
俗话说,拳怕少壮,方世玉24岁,正是当打之年,五枚师丈多少岁?岁!还能打吗?格斗?找死吧?您当这是武侠小说啊?
武侠小说里的武打情节大多是违背人体运动学和人体生理学的,武功最高、最能打的,不是青壮年,而是九十、上百岁的老人,往往是胡子越白,年纪越老,武功就越高。想想看,在拳击台、在格斗场,我们什么时候看到过耄耋老人搏击的身影?
其实,主持人口口声声所说“史料记载”中的“史料”,不过是《少林拳术秘诀》、《国技传略》、《拳经》等书。
而这些书关于方世玉的叙述,又全都来自一本武侠小说——《圣朝鼎盛万年青》!
《圣朝鼎盛万年青》又名《万年青》、《绣像万年清奇才新传》、《乾隆巡幸江南记》、《乾隆游江南》,写乾隆皇帝化名高天赐,游览江南,惩贪官,除恶霸,延揽英雄的故事。
我们知道,乾隆确有巡江南事,并且前后有六次。但有清一代,“反清复明”的声音贯彻始终,乾隆哪敢掉以轻心?每次都是排场十足,扈从上千成万,侍卫林立,如临大敌。乾隆微服私访事并不存在,则方世玉的故事就非常可疑了。
实际上,在《圣朝鼎盛万年青》这部小说出现之前,从来没有人提到过方世玉这个人的名字。
《圣朝鼎盛万年青》出现之后,《少林拳术秘诀》、《国技传略》、《拳经》等书虽有对方世玉的描述,但不过是根据《圣朝鼎盛万年青》一书进行附会、敷衍。
所以,不但方世玉的故事可疑,甚至世上到底有没有方世玉这个人,同样值得怀疑。
上世纪八十年代,广东省体委、广东武术官方领导在编写《广东武术史》一书时,曾打算把方世玉当成广东一代武术大师收录入书中。但当年《广东武术史》编写专家之一、广东武术前官方领导者董德强回忆,他在参与此书编写的过程中曾与编写组查阅过地方志,并没有查到方世玉的相关记载。然后,他们又根据《圣朝鼎盛万年青》一书提到方世玉是广东肇庆人,走遍寻访了肇庆各地,都查不出可以证明是方世玉出生地的地方。最后,大家一致得出结论:方世玉只是一个文学人物,并非历史人物,历史上并无方世玉其人。
的确,如果方世玉是武术大师,那就应该有武学传世。而且,在与方世玉同时代人的笔记里,多少会一些关于方世玉言行的记录。还有,方世玉的籍贯、出生地和葬身地都应该有详细地址,方世玉本人虽然没有结婚生子,但他的亲戚朋友应该会有子孙后代。
尽管小说写方世玉死得早,没有徒弟、没有武学著作、没有任何武学传世。但诸如李巴山、五枚师太、白眉道长、冯道德这些武林泰斗人物居然也没有任何武学传世,这就很说明了问题。事实上,李巴山、五枚师太、白眉道长、冯道德这些人,包括方世玉的父母兄弟,也都只出现在方世玉的故事里。
明摆着,方世玉就是一个虚构的文学形象,而非现实生活中曾经出现过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