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丁
01、
白茫茫一片冰天雪地里,一个穿着红衣蓝裤的女子屹立于风雪中,一动不动地凝望着远方,任凭雪花落满头顶,也不管水珠凝结睫毛,她痴痴地等待,等待自己心爱的人回来。
这是多年前张艺谋导演、章子怡主演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的一个经典镜头,这部电影过去很多年了,今天当我重温这部电影的时候,依然被它感动。
影片采用倒叙的手法。
儿子骆玉生在城里工作,有一天突然接到父亲的死讯回家奔丧。
父亲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一辈子都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站在讲台上。
奔丧期间,骆玉生充分感受到了乡情的淳朴,村民对父亲的尊重,以及母亲对父亲的怀念,他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小时候就听说过的、关于父亲和母亲当年的爱情故事。
02、
母亲乳名招娣,心灵手巧,年轻时是村里远近闻名的美人,招娣的父亲早逝,她从小就和自己的母亲(骆玉生的外婆)相依为命。
招娣18岁那年,村里来了一位年轻的教书先生,姓骆。骆先生的到来,使得这个远离城市、没有正规学堂的贫穷山村变得热闹非凡。
站在人群堆里的招娣,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位充满活力、淳朴幽默的年轻先生,只一眼,便是万年的那种喜欢。
这让她勇敢地成为了十里八乡第一个自由恋爱的女孩,虽然刚开始只是暗恋。
修建学校的时候,村里家家户户送“派饭”,招娣使出浑身解数,每天翻着花样做最好吃的送去,她用自家独有的青花大碗盛饭菜,并且想方设法放在第一个位置。
她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骆老师能够吃到、并且记住她做的饭;
作为村里最漂亮的姑娘,她被推荐替新建的学校织“房梁红”,为此,她换上过节才穿的新红袄,郑重其事地织布;
为了能够听到骆老师在教室里的琅琅读书声,她不惜绕远路去担水;
她每天在骆老师送学生回家的路边等着他,为的就是能够看上他一眼。
招娣的一举一动引起了骆老师的注意,他对她也产生了好感,但两人都是默默的。
骆老师在村里轮流到每家吃饭,终于有一天轮到了招娣家,招娣欣喜又小心地准备饭菜。
骆老师的到来,让这个家庭有了久违的男人气息,虽然话不多,但两个年轻人的心靠得更近了。
骆老师临走时,招娣和他约定,过两天他仍到她家吃饭,她做蘑菇肉馅蒸饺给他吃。
招娣的母亲却极力反对,老人家虽然眼睛瞎了,但心里敞亮着呢。她清醒地告诉闺女:“先生人虽好,但和我们不是一路人。”
她担心骆老师终究在山村呆不住,劝招娣不要做傻事,免得将来后悔。
但招娣不听,一意孤行。
他们很浪漫,又很传统地相爱了。
就在骆老师应该来招娣家吃蒸饺的那一天晚上,城里来了人和车,把骆老师带走了,据说他被莫名其妙地打成了右派。
临走前,他把一只红色塑料发卡送给了她,并承诺学校放寒假之前一定回来。
招娣带着为骆老师做的蒸饺,疯了一般地追赶带走他的汽车,结果人摔倒了,青花碗碎了,蒸饺散落一地,骆老师送她的代表爱情信物的红色发卡也不知去向。
招娣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方才找到遗落的发卡,从此,她每天都到那条通往城里的路口,去等骆老师回来。
瞎眼妈妈虽然嘴里反对,但心里却着实心痛女儿,她叫来技艺精湛的锔碗匠,花大价钱锔好了青花碗,为的是给闺女留个念想。
时间一天天过去,骆老师没能如期归来,瞎眼妈妈劝招娣死了这条心,但招娣仍然每天到路口去等,等到白雪茫茫,等到再也承受不住思念之苦。
她不顾瞎眼妈妈的苦苦阻拦,拖着病弱的身体去县城寻找心上人,她蹒跚上路,却在半路昏倒,被村里人发现送回家,高烧不止。
得知情况的骆老师偷偷逃回村里来看望她,这给了招娣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但由于骆老师是逃回来的,也正因为如此,两人得以团聚的日子又被推迟了好几年。
后来骆老师平反,他们终于团聚,从此,他再也没有离开过她一步。
两个人相守四十年,相濡以沫,心心相印,他教书,她喜欢听他讲课的声音,她说这声音好听,她听了四十年,都没听够。
如今骆老师走了,把招娣的心也带走了。
骆老师的葬礼很隆重,村民们自发组织而来,送葬的队伍里有各行各业的人,有当地的,外地的,他们都是他的学生。
第二天,年迈的招娣在悲恸中又听到了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那是骆老师自编的“识字歌”:
人生在世、要有志气、读书识字、多长见识……
招娣沿着当年的小路向学校走去,教室里,她的儿子骆玉生像当年的骆老师一样,以淳朴、清朗、穿越时空的声音在教孩子们读书。
一瞬间,她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那个站在讲台上的丈夫,以及当年那个穿着碎花红袄,在小路口上苦苦等待初恋爱人回来的自己……
03、
影片中,现实情景采用黑白胶片,而回忆则采用了彩色,这让现实的冰冷与过去的美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这是一部发生在我们父辈的爱情故事,普普通通,平平淡淡,没有波澜起伏,也没有动人心魄,但这部电影在当年获得了柏林电影大奖。
那么多年过去了,再次重温这部电影,它依然能牵动人心,让你感动落泪。
这部电影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
我觉得,整部电影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美。
招娣的美
招娣不仅人美,心也美。
山村虽然贫瘠,但这位年方18的姑娘,穿着碎花红袄,梳着两条小辫儿,纯真的笑脸,挡不住的青春气息,在白茫茫的冰天雪地里一站,就是一道最出彩的风景。
她勤劳、善良,独自扛起家庭的重任,为学校织红布,为先生送派饭,她都尽全力做好。
扮演招娣的章子怡,那个时候还没有成为“国际章”,还只是北京电影学院一名未毕业的大学生,看上去青涩腼腆,外形清纯得如一滴纯水,很符合电影里的角色。
爱情的美
招娣和骆老师之间的爱情,纯真而又美好。
你喜欢的人,刚好也喜欢你,没有什么比这更浪漫的了。
招娣喜欢骆老师,不顾一切,哪怕他落难,也一如既往;而骆老师也没有辜负她,宁愿冒着被抓回去、多关几年的危险,也要回去给她一个承诺。
只要执子之手,便与子偕老,不带功利,没有物质,喜欢一个人,就全身心付出,无怨无悔。
以现代人的眼光看来,他们之间的爱情单纯得不可思议,也是现代人缺少却又羡慕向往的一种感情。
景色的美
湛蓝的天空,金黄的树枝,映衬着乡村的木栅栏、茅草屋,红袄蓝裤的怀春少女,为了心上人,奔跑穿梭其中。
无论是在井边担水,还是在路边等着“偶遇”,无论是人群中的怦然心动,还是冰天雪地里的等待,山村虽然偏僻,但美得如世外桃源,人物与景物的构图非常和谐优美,极具感染力。
有一个镜头,特别好看,就是骆老师第一次到招娣家吃饭,招娣精心打扮了自己,穿着玫红色的棉袄,两条小辫发梢上系着淡绿色的蝴蝶结。
当面带羞涩的招娣出现在家门口的时候,一缕斜阳照在她身上,门边木质的窗台上,累放着几只金黄色的南瓜,整幅画面,用骆老师的话来回忆:美得如同一幅画。
细节的美
电影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处理,白底蓝花的青花碗、悬挂房梁的红布、红色的塑料发卡、通往县城的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都反复出现。
每一个道具,每一个细节,无不体现了招娣那颗对待爱情纯真、执着的心。
尤其那个摔碎了的青花碗,电影里出现了锔碗匠对它的修补,并且给到了多个镜头,从打洞、到铆钉修补,再到成为一个工艺品,张艺谋不吝啬镜头。
这些镜头很珍贵,因为这门手艺几近失传,现在没有人会想到去修补一只普通的饭碗,也几乎找不到锔碗匠了。
电影中的这些细节,无不闪现着美,这些美,正是这部电影的魅力所在。
04、
张艺谋很善于运用色彩,他用含蓄的手法,将一个朴实、平凡、简单的父辈的爱情故事,描绘成了人生中一幅最美的画卷。
如果你已经看过这部电影,相信你一定曾经被它感动过;
如果你还是一名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的年轻人,建议你可以看看。
影片里纯真、执着、没有功利的爱情,是物质之外的精神上的富足与美好。
————END————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丁丁,普通女子一枚。喜欢旅游,喜欢亲手做美食、烹茶。希望用温暖的文字,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书写自己的慢时光。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