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即盆中之景。由此可见,盆在盆景艺术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盛土和树根的容器,也是具有欣赏价值的艺术品,没有盆钵的景物不能划归盆景艺术范畴。
紫砂陶盆人们习惯称紫砂陶盆为紫砂盆。紫砂盆是采用宜兴特有的一种黏土为原料(这种特殊黏土称为“泥中泥”深藏于岩石层下),经过开采、精选、提炼、制成陶胎,不着彩釉,再经过~C的高温烧制而成。紫砂盆质地坚韧、细密,并有肉眼看不到的气孔,既不渗漏水,又有一定的透气吸水性能,适合植物的生长发育。因入窑时间的长短不同,窑内温度高低不一,所以盆色有深浅、浓淡之别。紫砂盆不上釉,均为泥土本色,古色古香,朴素典雅,富有民族特色。
紫砂盆的色泽多达几十种,主要有紫红、枣红、大红、紫铜、栗色、海棠红、朱砂紫、墨绿、葵*、豆青、葡萄紫、白砂等色。有的制盆艺人还在泥中掺入少量粗泥沙或钢沙,制成的盆钵则颗粒隐现,给人以新鲜感
从明代开始在盆底部落款,明清时代的落款多为制作者的姓名或别号。明清时代制盆高手徐友泉、陈文卿、杨彭年、萧绍明、葛明祥等名字有时出现紫砂盆底。
紫砂盆按形态分,有圆形、椭圆形、长方形、方形、六角形、长八角形、荷花盆、扇形盆、菱形盆等;盆的深浅差别很大,浅者,盆深不到盆口直径的1/10;深者,盆深是盆口直径的2倍多(签筒盆),大部分盆深是盆口直径的1/5~12之间。盆口的造型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直口、窝口、飘口、蒲口等。从明代开始在盆面有的绘有山水,有的绘有花卉、树木的图案等。
紫砂盆以宜兴出产的最佳,此外,浙江嵊县,四川荣昌等地亦有出产,但目前其质量尚不如宜兴紫砂盆好。
抽陶盆釉陶盆是用可塑性好的黏土先制成陶胎,在表面涂上低温釉彩,再入窑经~C的高温烧制而成的。釉陶盆质地比紫砂盆疏松,如栽种花木,应选用内壁和底部无釉彩的,并在底部留有排水孔.以利透气排水。
我国有许多地方出产釉陶盆,但以广东石湾地区出产的最为驰名。据有关记载,远在明代中叶,当地就出现了釉陶盆。石湾所产的釉陶盆,色彩淡雅,造型款式多种多样,大小不一,价格比紫砂盆便宜,因此,是比较常用的盆钵。
釉陶盆的色泽有淡蓝色、蓝色、绿色、*色、白色、紫色、红色等。在烧制过程中,由于温度不同而有色深、色浅之别。釉网盆栽种花木盆景之后放在室外,长期日晒雨淋自然侵蚀,原来的色泽会逐渐变浅,年代越久,色彩越淡,越发显得质朴古雅,也就越名贵。有的在釉陶盆上绘以人物、花木或抽象的图案。
瓷盆是采用精选的高岭土,经过多道工序加工,再经~C的高温烧制而成。瓷盆质地细腻,比较薄而坚硬,但不透气,吸水性能差,直接栽种花卉盆景者较少,多作套盆之用。
瓷盆色彩艳丽,有白瓷、青瓷、青花瓷、青花白地瓷、五彩瓷盆等,并有袖下彩与釉上彩之别。瓷盆上常绘有人物、花鸟、山水以及其他图案.有的还写有古今名人诗词。
瓷盆主要产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山东淄博、河北唐山等地,其中以景德镇的瓷盆最佳。
云盆是石灰岩洞中岩浆滴落地面凝集而成的,因其边缘曲折多变,好像天空中的云彩,故称“云盆”。有的云盆呈不规则的圆形,边缘较宽有自然形成的纹理,好似灵芝,所以又有“灵芝盆”之称。云盆多为灰褐色,边缘多呈直立状,但不太高。云盆中含有泥沙、小石块等,质地较疏松,吸水、透气性能好,适合花木生长。云盆在自然界中经过千百万年自然形成,自然情趣很浓,因产量少,所以是不可多得的珍品。云盆多用于树木盆景,尤以制成丛林式树木盆景,别有一番情趣。以广西桂林岩洞中出产的云盆最佳,
瓦盆又称泥盆、素烧盆。因其用料、色泽、质地和古代房上用灰瓦相似,所以称其为“瓦盆”。瓦盆是用黏土制成坯体,经烧制而成。质地比较疏松而粗糙,外形不够美观,多为大小深浅不等的圆形盆。但透气、吸水性能良好,有利花木生长,而且价格便宜,是树木盆景养坯、扦插、播种育苗常用盆钵。
观果盆景与盆的匹配得当,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其一,盆的大小、款式是否与景物匹配得当。如树大盆小,不但有头重脚轻之嫌,不美观,意境亦差,因为盆小盛土少,水分、肥料都不能满足果树生长发育的需要,轻者生长不良,重者可能死亡。如果盆大树小,不但使景物比例不协调、不美观,浇透水后,因为树木小,水分蒸发慢,树根长期泡在湿泥中得不到必要氧气,生长不良,也降低了景物观赏价值。
紫砂签筒盆,树木枝干全部伸向左侧。为了使景物立稳,达到重量平衡,在盆面右侧放置一块大小适宜、纹理美观、有一定重量的山石。这样景物、盆钵匹配就显得协调。如果换成浅盆,不但对悬崖式根系较长的树木生长不利,观赏效果也欠佳。
一般而言,曲于式、斜干式、连根式等多用中等深度长方盆或椭圆形盆钵。树干向右侧倾斜,树根应尽量靠盆的左端。在一定高度,有一较大枝条伸向左下方,枝干不但达到曲直和谐的艺术效果,也达到视觉的平衡。
其二,要注意花、果、叶与盆钵色泽的协调。观果盆景,最佳观赏期是果实成熟时,所以要注意成熟时果实色泽与盆钵色泽的协调,两者不可相近,但也不能反差太大。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不经允许不得转载,请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