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青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那些年,上海人轧闹猛的故事
TUhjnbcbe - 2023/8/28 20:30:00

轧闹猛

上海人讲的“轧闹猛”,

翻成普通话就是“凑热闹”。

上海人欢喜轧闹猛,阿拉小辰光就有这种“爱好”,欢喜轧闹猛,欢喜到人多的地方去。只要听到弄堂里有小朋友出来白相的动静,我就会控制勿牢自家,奔出家门去轧闹猛。

摄影:徐俊

马路上

每当逢年过节,上海人都有出门看灯、看放焰火的习惯。到了春节,人民广场一角会圈起来,专门用来放焰火。各色各样的焰火,鱼贯地窜上夜空,一大片一大片的“天女散花”,引起大家一阵阵的欢呼。

摄影:陆杰

节假日里,南京路、淮海路、城隍庙……到处人头济济,闹猛得勿得了。

姆妈勿欢喜轧闹猛,她讲她一到人多的地方就头晕,所以到了节假日她喜欢一个人呆在家里,结结绒线听听无线电。可爹爹恰恰相反,就是欢喜看热闹、轧闹猛。于是我总会跟着爹爹出去看热闹、轧闹猛。

有一趟春节里,爹爹带我到城隍庙去白相,我在九曲桥附近被拥挤的人群轧散了。我心里一阵发慌,不过我记牢了姆妈讲过的话,跟大人出去,发现自己走散了,记住两条:要么站在原地覅离开,等大人回来寻侬;要么去找警察叔叔,请警察叔叔帮忙。我打量四周,没有发现警察叔叔,于是就立在原地,一步也不敢离开。果然一歇歇功夫,慌里慌张的爹爹奔过来了寻到我了。哈哈,姆妈讲得交关有道理!

摄影:赵福康

商店门口

那些年物质供应紧张,经常会看到商店门口排起长长的队伍。“大白兔”来了,糖果店门口排队了;“万年青”(饼干)来了,食品店门口排队了;弄堂里要是有人喊了一声“好米来了”,阿姨妈妈们也都拿着洋面粉袋,急匆匆到米店门口去排队。

摄影:陆杰

记得改革开放头两年,马路边摆摊头的多了起来,卖啥个都有。有一天下班路上,我看到有个摊头前围了好多人,我走过去瞄了一眼,原来是买丝绸巾的。眼面前的阿姨妈妈们争抢着把各种五颜六色的丝绸巾,披在自己的肩胛上,围在头颈里。“便宜咯”“合算合算”“颜色也漂亮”。一个大块头阿姨一连抢了三四条,大叫“好看好看!到底是进口货!时髦得来!”于是我也挤进去,七拣八拣,挑了两条。回家给妻子,并说明,“这是进口货,买的人很多。”妻子瞥了一眼,摇摇头,塞进了抽屉里。后来一连几天下班我经过那条马路,看到那个卖丝绸巾的摊头前,总是人头济济的。不过我很快发现了挤在人群里的那个面熟的大块头阿姨,心里一下明白。原来大块头阿姨是“托”,那个辰光叫“敲边模子”。这些商贩就是利用了人们欢喜轧闹猛的心理,推销自己的商品。

我只得自嘲:“这就是欢喜轧闹猛带来的‘好处’。”

摄影:陆元敏

小三角地

小囡欢喜轧闹猛,老人比小囡还要欢喜轧闹猛。

记得阿拉新村里有一块空地。两条交叉的马路(偏西北和偏东南走向)与几排新公房(南北朝向)之间,形成了一块三角形的空地。虹口区有个大名鼎鼎的三角地菜场,于是大家就把这块空地叫做小三角地。在这块小三角地上,清早全是老头们的市面。啥市面?溜鸟。

那个辰光家里养狗养猫的人家勿多,倒是有一些欢喜养鸟的。阿拉小囡是捉麻雀来养(一般来讲麻雀是养大勿活咯),而老头们养的鸟,全部是从花鸟商店里买得来的,是专门关在鸟笼里供人观赏的鸟,什么八哥、画眉、鹦鹉、芙蓉、斑鸠、金丝雀、百灵鸟……多得勿得了。有一段辰光只要我起得早,就会到小三角地去兜一转,听听鸟叫声,看看老头凑在一起嘎讪胡,倒蛮有趣咯。到了放学辰光,小三角地里又会闹猛起来,阿拉小巴腊子在此地“逃将帅”(捉迷藏)、斗鸡、滚铁环、抽贱骨头……

摄影:陆元敏

热天到了夜快头,小三角地成了乘风凉的好地方。记得有一段辰光,居委会里办起了“向阳院”(“向阳院”曾经风靡一时,来源于当时放映的一部故事片《向阳院的故事》),勿晓得从啥人家借来了一台12吋的电视机,搬到了小三角地。于是乘风凉的人们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住了这台小小的电视机。其实场子里人多闲话多,加上电视机的喇叭音量又轻,大家根本就听勿清爽电视机里声音。不过老老少少挤在一起,轧轧闹猛,嘎嘎讪胡,也蛮开心咯。

摄影:陆元敏

我们家后来搬进了高层,邻居隔壁见面最多打个招呼,很少走动,不过当年小三角地闹猛的场景,却还时常浮现在眼前。上个礼拜碰到一个老邻居,我还问起“阿拉小辰光白相的那块小三角地还在不在?”老邻居连连点头,“在,在,现在还像老底子一样闹猛。每天吃好夜饭,阿姨妈妈们就聚在小三角地里跳她们的广场舞。”阿拉两家头都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

那些年,上海的老头是勿大做家务的(其实是勿肯学),他们的闲暇辰光多,又勿肯蹲在家里,就出来轧闹猛了。现在勿一样了,跳广场舞的全是阿姨妈妈们,出来趤马路的老头反而倒少了。老年人,勿管老头老太,勿管东南西北,大家还是欢喜轧闹猛咯。这其实也是对人际关系的一种呵护。

摄影:陆元敏

当然,如今上海人喜欢“轧闹猛”的习惯,也在逐步改变。比如假日里的错峰出行,各自不同的个性化消费,而街头弄尾的乘风凉场景几乎绝迹。

上海人欢喜闹猛,也需要安静。

这如同“生命在于运动”“生命在于静养”的道理一样,相辅相成。

摄影:陆元敏

新年快乐

逢年过节“扎闹猛”时,

注意个人防护,

坚持“三件套”“五还要”哦。

文编

王虹

美编

音云

1
查看完整版本: 那些年,上海人轧闹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