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民间故事说什么就变什么的罗隐秀才 [复制链接]

1#

罗隐秀才原名叫罗牛,是个勤奋好学、追求功名的人。谁知他虽然发奋读书,诗文出众,却只中了秀才,再考就次次落榜了。

那些笨如猪,诗文狗屁不通的花花公子,倒反被主考官点验中举,捞到了七品乌纱。

罗牛不屈权贵再次赴考,仍然名落孙山,一气之下,就隐姓埋名,逛荡于山水之间,号称罗隐秀才,成了个说什么就变什么的神怪人物。

罗隐秀才到处游山玩水,来到桂林,看了这里的奇山秀水快活得像个神仙。

有一天,早晨出门,徒步游玩,一路上不开口问路,也不看路边的路碑,懵懵懂懂闯进大山里去了。翻过一岭又一岭,过了一山又一山,走来走去,不见一个村子。

走了半天多,累得腰酸脚软,口干舌燥,正想水喝。忽然,隐隐约约听到山那边有“哗哗”的流水声。罗隐秀才顿时来了劲头,一爬一蹬翻过了山顶,一看,没有水的影子。

他坐下来一听,又听到前面传来“哗哗”的流水声,又鼓起劲头再往前找,找来找去还是没有。坐下来仔细一听,四周都响起了“哗哗一一”的声音,抬头一看满山的松树,被轻风吹得摇头摆尾,发出了“哗哗”的响声。

这时他才知道是松树害了自己,弄得白跑了一趟,就气恼地骂道:“松树绿,松树稠;种一棵,活一棵,砍一棵,绝一棵。”

骂完他觉得出了点闷气,心里舒服些了,就朝山下走去。

罗隐秀才走到山下,见一条清水沟横在面前,他高兴极了,急忙捧起水饱饱地喝了一顿。俗话讲:“嘴动三分力”,罗隐秀才喝了这顿饱水,暑气消了,劲头大了,看看天色不早了,就想跨过水沟回家。

他上上下下走了很远都走不过去,最后遇到一个老农,一问才知道上去半里路有座木桥,这桥常年水泡泥浆,木质却不腐不朽。

他想,如果像自己刚才说的砍一棵绝一棵,那么烧火煮饭,遇水架桥哪来的树呢?

于是,他手摸着一棵松树说:“松树叶子绿油油,年年结果满枝头,水泡千年树不朽,松果落地发千蔸。”

罗隐秀才在桂林的这一骂一夸,世上的松树被砍以后,树桩子真的再不发芽,砍一棵就绝一棵了。松树叶子长年绿油油的,木头泡在水里再久也不朽。松树果子只要被风一吹,籽籽就飞向四处八方,长得特别旺盛,真的变成松果落地发千蔸了。

一天,罗隐秀才扛把伞,大摇大摆,悠悠闲闲走到桂林城外去散心。走着走着,爬上了一个又高又长的山冈,一出汗,一晒太阳,口又渴起来了。他忍着脚软腰酸,凉也不歇的又往前走。

走了不远,见一个白发银须、童颜笑脸的老公公,背着一个背篓正在采药。

罗隐秀才就问道:“老公公,请问这地方哪里有泉水止渴?”

老公公见他渴得难受,就说:“这地方山高岭陡,又尽是石山,三天无雨,四处泉堰皆涸,又没有井源,要找水喝难啊。”

“如此无水,真渴死人了。”罗隐秀才焦躁起来。

那老公公就从背篓里抓了几个酸枣果,塞在他的手里道:“先生不必焦急,这里虽然无水,我这里采得些止渴野果,你吃了就会生津止渴的。”

罗隐秀才接过果子,拿起一颗往嘴里一丢,细细一嚼,酸甜可口,干渴一下子就消除了。他拱手谢过采药公公,又急忙赶路。一边走,一边想,这果子实在好吃,既能解人干渴,又能开胃生津,应该夸奖它几句才是。

他见路边一株树上结了很多果子,那形状也是长圆长圆的,颜色也是淡*淡*,以为那老公公送给自己解褐的果子就是这一种,便走到路边,摸着树干道:“长得快,结果多,叶子落了果不落。

罗隐秀才一讲呀,哪晓得弄错了。他吃的是酸枣果,封的是苦楝树。苦楝树自罗隐秀才封了它后,长得特别快,结的果子也特别多,冬天叶子落光了,果子还一串串的结在树上。苦棟树无功受封高兴死了,所以它不死树芯也是干的。

酸枣树呢,明明结过果子给罗隐秀才解渴,反而没得到半句好话,有功无封,很不甘心。所以酸枣树就是砍倒了很久,用锯子一锯树芯还是湿湿的。

从此,阳朔一带就流传着:酸枣树死不心甘(干)苦楝不死也心甘(干)的民谣。

*荆条这种灌木树大部分地区都有,路边,山上,屋前屋后到处都是。这种树多是多,从未见过一株成材的。

相传,罗隐秀才到处游山玩水,结识了一些好朋友。大家见他四处奔波,连个坐骑也没有,就你出八百,他出一吊地凑拢一笔钱,给他买了匹小毛驴。罗隐秀才得了这个走路的宝贝,嘴巴咧成了个笑罗汉。

一天,罗隐秀才高高兴兴地骑着小毛驴出去逛山玩水,一走走到龙脊山下的石板路上。两边尽是树木,中间一条大路,一根*荆树从树林里伸了出来,横在路上。毛驴过不去,四蹄停了下来。

罗隐秀才在毛驴背上闭着双眼,以为毛驴偷懒不走,扯起手握的鞭子重重地把毛驴抽了一鞭。毛驴痛得难忍,一蹦想跳过去,哪晓得被*荆树一绊跌了一跤,把罗隐秀才从驴背上摔了下来。

罗隐秀才痛得难受,指着*荆条树骂道:“*荆条,秀才走路你阻挠,要你千年锯不得板,要你万年架不得桥。”

罗隐秀才这一讲,*荆条树一世倒霉了!不管它生得再多,只要它长到有大拇指那样粗,就有虫蛀它,怎么也长不成材。因为它不是成材的树木,农民就把它割起来肥田,所以*荆条一年就要挨割一次。

阳溯县的玉龙河、金定河、浔江河的流向都是顺着漓江的流向流的,唯独兴坪下去十多里路的十八门楼有条河水是倒流的,你如果问老百姓是什么原因?

他们就给你讲罗隐秀才要水倒流的故事。

有一天,罗隐秀才在兴坪吃过早饭,坐上毛驴,草帽不戴一个,伞也不撑一把,光起个脑壳像晒麦酱一样。等他晒了半天,走到十八门楼,已被火辣辣的日头晒得头昏眼花,喉噪冒烟了。

他见一伙人在田头树荫下吃响午饭,走上去想要口水喝。原来,这一伙人是给财主种田的帮工。有一个伙计见罗隐秀才渴得扯长了脖子,就舀了一碗稀饭给他喝。

财主佬在旁边看见了,伸手拦住骂道:“帮工还想发善心,拿别人的东西送人情,要脸不!”抢过稀饭倒回了锅里。

转过脸对罗隐秀才说:“看你是个外来人,前面沟里有清水,让你喝饱吧!”

“噫,你这个财主佬脾气挺大呀!你的粥我不喝,你的水我不稀罕,我不相信,你能渴死我罗隐秀才!”说完,手一甩,气呼呼地向上边走了。

上边田里也有东一家、西两个的在田头吃响午饭。那些人看罗隐秀才受了东家的气,心里很不服,就你也喊,他也叫,留罗隐秀才吃饭。罗隐秀才推辞不过,见这些家人又是一片诚心,只好答应了。

吃了点饭,罗隐秀才见穷人的田里无水,专种红薯,觉得奇怪,就问:“上好的田,怎么不种稻子?”

农民答道:“没水。”

罗隐秀才指着那沟里的水说:“不能把沟里的水疏导过来吗?”

农民叹气地答道:“秀才你有所不知,我们这里财主早立有规矩,沟里的水只准浇灌顺水的田,就是说水往低处流。我们这些田是上水田,地势又高过沟水,所以就没有沾水的份啦!”

罗隐秀才听了,眼睛气得冒着火星,说:“你们准备插田,我要把这水往上流。”

只见罗隐秀才怒气冲冲地走到财主佬面前说:“水自己流过下游的田里,这股水就是哪个的,这规矩可是你这财主佬订的?”

“自古以来规定就如此:”财主傲慢地答。

“如果沟水往上推,上面的田都在沟水下游,可以引水灌田了吧?”罗隐秀才问。

财主听了哈哈大笑说:“自古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要水倒流,只是白日做梦!”

罗隐秀才说:“要是真的能倒流呢?”

“下游的田,不论高低,可以引沟里的水灌溉。”财主佬带着几分怒气说道。

罗隐秀才见财主在众人面前把话讲死了,就跑到沟边指着流水说:“喊山低头就低头,喊水倒流就倒流,十八门楼水推上,穷人欢喜富人忧!”

罗隐秀才刚念完,只见沟里的水,打了几个转,就“哗啦哗啦”地倒流起来了。穷人见了高兴得一跳几尺高。有的说罗隐秀才是仙家,有的说罗隐秀才是金口玉牙,讲什么就会出什么。现在到十八门楼,还看得到那股往上流的水呢!

罗隐秀才东游西逛,游来逛去来到漓江旁边,看见两岸青山景秀,一江碧水争妍,那美丽景色好似瑶池仙境,那奇岩峭壁犹如水府神宫。

看来看去,就舍不得走了。天天在沿河两岸观山玩水,时而在南岸走走,时而又过北岸游游。兴头来时,一天要来回过河十几趟。兴头低时,一天也要过河两三个来回。

漓江上打鱼的渔夫,看他对山水迷得发呆,也就不扫他的兴头,只要他想过河,就有求必应,用竹排渡他过去。有一段时间,打鱼的人结伴到漓江上游捕鱼,只留下王老大在阳朔一带放排捕鱼。

这天,罗隐秀才又到江边喊鸟排,渡他到对岸。这个王老大早就对罗隐秀才事不做,文不识,整天游手好闲,游来逛去看不惯。平时看别人愿渡他过河,自己只好闷在心里不讲罢了。

今天叫到他头上来,王老大就有些不耐烦了,随嘴唱道:“傻秀才、烂秀才,游山玩水如痴呆,你要过河自己过,哪个有空帮你撑鸟排。”

罗隐秀才听了也作歌答道:“山好水好我才来,细观细赏并非呆,你有鸟排劳驾你,自己想过无鸟排。”

王老大火爆地答道:“你没鸟排过河就喊我,我无鸟排过河喊哪个?你没鸟排怪哪个,没有鸟排过河你不晓得游水呀!”

一顿气话讲了后,竹篙一挺,把排撑到河中间去了。

罗隐秀才见这个打鱼人,像吃了几把生葱,讲话气冲得很,肝火就有点攻心,说:“噫!你这个人呀,这样冷的天,你也要我下水游过河,不是存心想把人冷死呀。与人方便,自己方便,难道你总不求人!”

王老大听罗隐秀才一讲,就哈哈大笑起来,说:“对不起,不是夸海口。我自己打鱼自己卖,换得柴米油盐来。哪一天也不会求你那痴痴呆呆的烂秀才。”

罗隐秀才从未受过这种恶言臭骂,气得胡子翘了起来,说:“好!你万事不求人!”

说罢,顺手在岸边大石头上捞起一把苔藓往河里一丢,念道:“苔藓丢下河,变丝结成坨,绊住拦江网,要你鱼难捉。”

罗隐秀才念罢,丢下河的苔藓马上变成青苔,一把把地浮在水面上。王老大下在江中间的拦水网,被漂流去的青苔沾满了。一起网,拦江丝网变了一堵青苔墙,洗也洗不去、抖也抖不脱,只好把网拿上鸟排来,用手一根根地扯。这时王老大想到这异样的事,一定是那烂秀才作的孽。

于是大声喊道:“秀才,秀才,我撑你过河,请你不要作孽,把江里的青苔弄走吧!”

罗隐秀才答道:“你不求人,我也不求你啦。”边说边打着哈哈走了。

从这天起,漓江上漂流的青苔,不光缠王老大的丝网,哪个用丝网下河捉鱼,都会被缠得满满的。这样一来,打鱼的渔夫个个都犯愁了。

隔了不久,罗隐秀才又来到滴江游耍,见渔夫个个坐在竹排上发愁,不敢轻易下网。他一想才明白,自己想为难王老大,却把所有的渔夫都连累了,怎么办呢?

讲出去的话是收不回的,想了片刻,就对渔夫大声说:“老哥们呀!这青苔缠网大家莫愁,它只是冬天有,春、夏、秋三季不会有的,照样能用丝网捕鱼的。”

渔夫们听了说:“唉,好秀才呀,我们冬天也要捕鱼,卖了,才能买回油盐柴米呀!”

罗隐秀才一想,渔夫讲的都是实话。他仰起头一想,两眼看到高山顶上有一群鸟。

随着计上心来,问渔夫:“那是什么鸟?”

“是鸬鹚鸟!”渔夫们答。

“好,我叫它们帮你们捉鱼。”

他把手往山上一指,说:“鸬鹚鸬鹚快下河,帮助渔夫把鱼捉。”

罗秀才一说完,山顶上的鸟,真的扯起翅膀就飞到江里;窜进水中,“嘶哩啪啦”地在水里捉起鱼来,一个个叼着大个大个的鱼,跳上渔夫的竹排。渔夫喜欢的大喊大叫。从此,渔夫们就有了能下水捉鱼的鸬鹚啦。漓江里的青苔,春、夏、秋三季就不长了。

罗隐秀才在阳朔游完了奇岩怪洞,看够了名山胜景,就沿着漓江顺流而下。游过七星伴月,走过八仙飘海,看了狮龙相斗,见了锦鸡挂壁。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过了普孟渡,穿过龙王庙,来到了平乐街。

这时是农历四月了,他走到这家客栈问:“老板,借过住宿?”

老板眼一睁看他穿的破衣烂衫,麻鞋草履,是个连足尖也榨不出四两油的穷秀才,嘴巴一张说:“住不下了,你去别家吧!”

罗隐秀才又走到另一家客店,问:“掌柜,行个方便,给我住一夜吧?”

掌柜的白眼珠一翻,见他形容憔悴,满面苦色,全有油色也厚不过厢纸,眼晴一闭说:“没有空铺,另寻投处吧!”

罗隐秀才无法,只好又走。走一家,问一家,家家都说住不下;走一户,问一户,户户都说没处住。从半个下午,问到天快煞黑,走进了平乐街,就是找不到一个旅店。

罗隐秀才长叹着说:“唉!你平乐街千户门面,万家烟火,未必连我一个落脚的地方也没有,你们这样刻薄,不住上一夜,我硬是不走。”

他自言自语又走了回来,走到街头大斜坡边的一家小客栈一问,开客栈的是对年轻夫妇,就满口答应了。

罗隐秀才走进客栈坐下休息,那年轻女子倒也待客和气,倒了一盆洗脸水来,叫罗隐秀才洗脸,问:“客官,没吃饭吧,煮饭下多少米?”

罗隐秀才说:“煮半升吧。有什么好菜?”

那女子答:“客官福气好,下午刚好买得两条鲤鱼,够你饱吃一餐。俗话说‘鱼仔送饭,鼎锅刮烂’,味道包你满意。”

看这女子能讲会说,对人又客气,罗隐秀才就得意起来,认为皇天不负苦心人,总算找到一个好地方住宿。

隔了不久,饭菜煮好了,年轻女子摆好桌子碗筷,把萝隐秀才的饭菜端了上来。罗隐秀才见他们没有吃饭,就叫他们两人一起来吃。

年轻夫妇一点也不推辞,听到一喊,端起一碟苦麻菜,屁股一挪就坐过来了。罗隐秀才面对两条鲤鱼,斯斯文文,一夹一点。那女子呢,就大方了,一口一夹,狼吞虎咽的,一会儿的工夫,就把两条鲤鱼身上的肉剥得精光。

第二天早晨,店家又帮罗隐秀才煮了半升米饭,一条大鲤鱼。

饭菜摆好后,那女子说:“客官,今天早晨我忙着给你买鱼做菜,我们自己来不及煮菜了,和着你一起吃点算啦!”

罗隐秀才只好说:“那好,那好!”

三人坐上桌子,罗隐秀才刚扒了一小碗饭,菜碟里的鲤鱼肉又被那女子横一筷子竖一筷子的剥光了。罗隐秀才看了,心里明白了,这家客栈没有人投宿,原来这女子是个谗货。

吃完饭要走路了,罗隐秀才叫那女子把伙食一算,好没谱,两餐吃了两个鱼头,银子去了一两二钱。罗隐秀才越想越觉得这地方太可恶了,想来游耍一下,散半天心,却使别人没好日子过。我也要你这条街尝尝我的味道。

于是,他走出客栈开口就说:“平乐女子实在刁,煮个鲤鱼没有腰;一条长街不容我,好铺不给住一宵;要你春天挨水冒,要你冬天挨火烧。”说罢,头也不回地走了。

后来,平乐街当真年年春天都要挨水冒,年年冬天都被火烧座把房子。现在虽然不挨水冒火烧了,不过这个故事呢,好多人还记得呢!

罗隐秀才走到平乐街上挨了尅,再也不想久留。他翻山过了河,穿过阳朔县,来到临桂县境内。见这地方很平坦,是练骑马的好地方,又牵来他那头小毛驴,走到一块平天平地的大草坪里下练。罗秀才每天早晨一到草坪时,就见一个汉子打着一把大铁锄头,在那坪框里挖地。

他看这挖地的人,那样一锄一锄地挖,要挖完这个小坪框,不知要到什么时候去了,就想取笑他,说:“挖地难,挖地难,坪框这大怎挖完?”

挖地的汉子听了,如哑巴一样,一句话不答。

第二天,罗隐秀才到大坪里练马时,看到那个挖地汉子,又说:“挖地难,挖地难,坪框这大怎挖完?”

那汉子仍然低着头,汗水淋淋的,只顾挖地,一句话不说。后来,罗隐秀才天天从挖地汉子身边走过,天天唱那两句话,唱得挖地汉子听得实在不耐烦了,回到家里,便对老婆说了。

他老婆一想,说:“如果他明天再唱,你就唱‘骑驴难,骑驴难,大路无头怎走完!”

第二天早晨挖地汉子正在挖地,罗隐秀才骑着毛驴,走到他的地边又唱起来了。

刚唱完,挖地汉子伸直腰站起来唱道:“骑驴难,骑驴难,大路无头怎走完!”

罗隐秀才一听,感到奇怪,这个一句话不讲的人,今天为什么唱出这样好的歌来了呢?

于是翻身下驴问道:“挖地大哥,请问你自己唱的歌是自己编的,还是别人教你唱的?”

挖地汉子见问,毫不隐瞒地说:“是我家妻子教我唱的。”

“你回去问问你家妻子,我想到你家做客,是否可以?”

罗隐秀才想看挖地汉子的妻子到底是怎样的人,能编出这样好的歌!

挖地汉子回家,把罗隐秀才想来家里做客的事一讲,妻子道:“请他来做客无妨。”

想了一下,又对挖地汉子说:“明天见他你就唱:玫瑰拿到园里插,贵人不弃苦人家,寒门小户无好待,也有淡饭和粗茶。”

这天,挖地汉子又起了个早,天开亮口就到坪框里边挖地边等。日头一出,见罗隐秀才真的又来了,他还没到地边,挖地汉子就把妻子教唱的歌唱了出来。

罗隐秀才一听,这女子果然不简单,我来试试她到底聪明程度如何。

他下驴拱手说道:“挖地大哥,你妻子果是贤慧之人,愿请我上门做客,我理当从命和感谢。怎奈我向来有个规矩,初到别人家里,吃什么都得自己提出,主人做得出来就去,如果做不出,我是不敢登门打扰了。”

“要做什么菜蔬,你可讲出来,我叫妻子备办就是。”挖地汉子客气地说。

“好!那我就讲来:

一盘无血满身红,一碟十菜拼盘中。

一盘不煮两样味,一碟凉伞炒青葱。

一盘白肉双层皮,一碟一跳化*。

还要子牙遭横祸,还有一桌是弟兄,”

罗隐秀才把想吃的菜单讲完,跳上小毛驴走了。

挖地汉子听罗隐秀才提出的这八样菜,从来没听入讲过,自己家里又是寒门苦户,哪里来这些东西呢。回到家里,一句话不说。

妻子问道:“今天遇到那骑驴的秀才吗?他答应什么时候来家里做客?”

挖地汉子苦着脸道:“你呀,莫要找个虱子放到脑壳上来抓了。那人是我们这种寒门苦户能惹的?他讲愿来吃饭,他要你做出他提出的菜就来,做不出就不来。我们一不向他求,二不向他借,不来就算了。”

妻子一听,眉头一皱说:“我做不出他提出的菜就不来,这不光是来不来的小事,是欺侮我们愚蠢。他要做什么菜?”

挖地汉子把罗隐秀才提出的菜讲了出来,妻子听了,连声说:“这些菜办得出,容易做,容易做。明天你去把他接来。”

挖地汉子见妻子讲得轻松,自己还是放心不下,想问个清楚明白,妻子道:“明天摆出来你自然就明白了。”

第二天挖地汉子又到地边等,挨近响午,罗隐秀才坐着小毛驴来了。

汉子见了就说:“我妻子将先生要吃的菜做好了,请登门赴席。”

罗隐秀才想不到自己出的难题一点也没把那女子难倒,心里更觉惊奇,恨不得快点看个清楚。于是,他跟着挖地汉子走到了他的家中。

进门一看,这座茅橱小屋虽然简陋,家里却干干净净,农家用具修饰得整整齐齐。堂屋中间的樟木圆桌,旁边放着四张小凳,杯筷、碗盖齐全,就是不见一盘半碟菜蔬摆出来,也不见这个家庭主妇。

挖地汉子招呼罗隐秀才坐下吃茶后,急忙奔进伙房,见妻子坐着,灶台上摆着六盘菜,尽是些普普通通的东西,急问:“就是这些东西呀?”

妻子说道:“不是这些东西,难道是龙眼凤肉呀。无血满身红呢,是这盘虾蚣呀!十菜拼盘中呢,是这盘韭(九)菜煮豆腐呀!不煮两样味呢,是这儿个卤起来的盐蛋呀!凉伞炒青葱呢,是这盘蘑菇葱呀!白肉双层皮呢,是这盘花生米呀!一跳化*呢,是这盘鲤鱼呀!”

挖地汉子听妻子这么一说,心里像打开了把千顷锁,笑起来啦。一想还缺两样,又焦急地问妻子。

妻子用围裙抹着手说:“你就是看粗不看细,那里头不是还有子牙遭横祸——沙(杀)姜;和一桌全兄弟——八角(哥)吗!”

说完,夫妻两人把一盘盘菜摆到桌上,罗隐秀才看了,对这女子佩服得五体投地,便脱口而出:“主妇心灵手艺高,平生只见这一遭;茅舍生辉栖彩凤,羞煞琼楼女妖娆。”

汉子妻子听到罗隐秀才夸奖自己,顺口答道:“墙根底下长苦瓜,再放油盐味不佳;秀才不嫌苦瓜苦,眼看麻叶讲成花。”

罗隐秀才见这女子果真聪明伶俐,对答如流,心里暗自想道:我四处游玩,谈吐言辞、吟诗作赋都居人之上。在这寒门小户里,倒被这年轻小妇占了上风,实在有点丢脸,就想把那主妇难倒。

等主妇站起来送他时,罗隐秀才道:“多谢大嫂好招呼。”

大嫂答:“吃了一餐没见肉。”

罗隐秀才道:“大嫂口才好灵活。”

大嫂答:“喝过清水嘴巴多。”

罗隐秀才道:“大嫂头发怎这青?”

大搜答:“全靠娘胎肚里生。”

罗隐秀才看连句难主妇不倒,又换了一种花样,见门口吹了一股风,罗隐秀才脱口说:“招风给嫂做快衣。”

大嫂答:“请你裁好我做起。”

罗隐秀才看到她堂屋里有把大秤说:“问你大秤多少量?”

大嫂答:“大秤数斤不数量。”

罗隐秀才指着门前大岭道:“门口大岭几多斤?”

大嫂答:“请你抬起我来称。”

罗隐秀才被这女子弄得哑口无言,只好服输。

第二天,他扯了一块蓝色四方布送给挖地汉子,回家交给妻子,并把罗隐秀才的话说了一遍。妻子听了很高兴,就把兰布戴在头上,做了头巾。这块兰布头巾,是她对胜秀才得来的,是种得胜品,戴在头上以示自已是最聪明能干的人。

现在临桂一带的女子,人人都还喜欢头上扎一块四方兰布头巾,以此显示自己是最聪明的女子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