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品读南京看百余年前明孝陵的国际范儿 [复制链接]

1#

为了纪念明孝陵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7周年,不久前,南京出版社出版了《旧影新说明孝陵》一书,通过多年来,不同国家的人拍摄于不同时期的历史“老照片”,回顾了对明孝陵文化文物百余年来的传承与守护。

多年的明孝陵和现在有什么不同?石象路百年前就是网红打卡地,连米老鼠都被吸引而来。为了给中外游客提供更好的出游服务,清朝时守陵人就在树下开出了“奶茶店”……与其说这是一本文史类书籍,它更像一本网红体的《明孝陵那些事儿》,不仅视角新颖,而且通俗易懂、趣味十足。近日,紫君专访了该书作者,明孝陵博物馆研究部主任、副研究员王韦。

秋色中的明孝陵景色。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01

多年前的明孝陵啥模样?

英国淘回的老照片告诉你

图片来自《旧影新说明孝陵》(王韦著)

一只孔武有力的“神龟”,背上驮着一块巨大的石碑,上书“治隆唐宋”四字。旁边还放置着碑的底座,上面雕刻的花纹十分精美。附近站着两名身着清朝服饰,梳着长辫子的百姓。这张珍贵的碑殿蛋白老照片,源于年明孝陵博物馆的一次征集,照片尺寸为mm×mm,由英国淘回。蛋白照片又称蛋白印相工艺,是早期摄影采用的最为普遍的技术。

王韦说,碑殿在明朝是享殿前面的一道过门。清朝在殿内陈设康乾御碑,称为“御碑亭”。今殿内陈设五方石碑:中部三块立碑,后部东西各一块卧碑。中部正中立碑刻有清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帝御书的“治隆唐宋”四字,碑座龟趺头部约在清同治八年()损坏,于是将原龟颈改刻为头,故呈“缩头乌龟”状。现中部东西各有一块乾隆皇帝谒明孝陵的题诗碑。

“这张老照片之所以珍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承载的历史信息,照片拍摄时间应在—年之间,是目前已知明孝陵最早的照片。此时画面中仍可看到‘治隆唐宋’碑龟趺原貌,以及今天无存的碑额、乾隆御碑的原位置,甚至东卧碑当时的损坏情况等。”王韦在书中这样写道。

他说,太平天国战争期间,明孝陵一度成为清军与太平军激烈交火的战场,明孝陵部分木结构建筑毁于战火中。从这张老照片上来看,碑殿建筑已荡然无存,四周荒芜,地上放置着几块碑和碑座,以及殿宇被毁的柱础。“治隆唐宋”碑的碑体上甚至还有涂鸦,题有“御书”的碑额如今遗失。这张照片也给如今的我们留下了不少历史“谜团”:从老照片看,东西应各有两碑,而现在东侧空有两碑座,另外两块碑去了哪里?又是谁敢在“治隆唐宋”碑上涂鸦?

02

美国读者被“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震惊

写信来宁求证

图片来自《旧影新说明孝陵》(王韦著)

书中还收录了两张民国时期阳山碑材的黑白老照片。一张是爬到碑材顶部俯拍的,能清楚地看到横断面,还有四周光秃秃的山体;另一张是碑身立面的“全身像”,十分壮观。

王韦说,明孝陵现存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是南京体量最大的古碑。其坐北朝南,通高8.78米、宽2.26米、厚0.80米。碑建有正方形碑亭,每一边长26.86米,四面各有券门一个,明朝时顶部为重檐歇山样式,形制与北京明长陵碑亭相同,因碑亭之顶于清朝已无存,故民间俗称“四方城”。“一般坟墓前,哪怕是平民,都会有块墓碑,记载墓主姓名、籍贯、生卒年、事迹等信息,帝王陵墓自然更少不了这个,明朝称之为‘神功圣德碑’。年,管理部门按原形制,将其加顶保护。”

“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碑文由朱棣亲撰,长达字,除去歌功颂德之词,还记述了朱元璋起兵夺取天下的经过,以及开国后的施政措施等,因而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其中关于朱元璋相貌之语与朱元璋子女名字更可补史料记载之不足。

“不过,这么大体量的碑还不是朱棣属意之物,他最初相中的石料是今南京江宁汤山西北的阳山碑材。”王韦写道,为此朱棣不惜动用万余名工匠开山凿石,欲成绝世巨碑。阳山碑材是尚未完工的半成品,有碑座、碑额、碑身三部分,如果组装起来,总高度将达75米,重达2.6万多吨,堪称世界第一。这在传统社会,显然无法运输,成为“烂尾工程”也是其必然的归宿。

年,一位美国游客至明孝陵游览,为“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所震撼。回到美国后,他在一家报纸的“信不信由你”专栏里发表了游记,根据目测,介绍这一石碑高达20英尺(实为29.09英尺,即8.78米)。一位艾奥瓦州的读者不相信世界上有如此巨大的石碑,还特地致信向南京旅游部门证实。倘若这位老外得知更加“伟岸”的阳山碑材,不知会不会亲自来验证?

03

石象路百年前就是“网红”

米老鼠也来打卡

石象秋叶胜花红。通讯员吴疆南报融媒体记者董家训摄

石象路一直是南京的标志性风景之一。每到深秋季节,饱经沧桑的神道石刻与红色的枫香、黄色的乌桕、金色的银杏、紫红的榉树、常青的圆柏,交相辉映,融合出五彩斑斓的色彩。因而在各种南京秋景的相关评选中,石象路均雄踞榜首,被网友誉为“最美米”。

年,迪士尼在不丹发行了一套怀旧风格的世界风景名胜邮票,其中有一张显示南京元素的,背景是大报恩寺塔和明孝陵石象路。画面上,米奇老鼠正调皮地向萌萌的石象背部扔石子,女朋友米妮则在一旁开心地看着。这枚邮票,为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石象路不仅深受南京市民的喜爱,老外也对其非常青睐,将其视为南京的标志。

图片来自《旧影新说明孝陵》(王韦著)

而朝石象背部扔石子这一风俗,早在多年前就有了,那个时候,石象路就已经是“网红”景点了。王韦说,在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明孝陵老照片中,都不难发现石象背上有石子。还有一张照片中,一位西装革履的男士似乎刚扔完在看石子有没有掉下来。“迪士尼的邮票不是凭空想象的”。

这一风俗的起源已无从考证。“最初也许只是孩童的无心玩乐,或者郊游男女的游戏之举,结果被人效仿,渐渐被赋予各种吉祥寓意的传说。如只要把石子扔在石象背上不掉下来,就可以愿望成真之类。开埠通商后,洋人纷至沓来,入乡随俗,把扔石子当中国文化跟着学了起来,扔完还要拍照留念。”王韦说。

中国第一套明信片发行于年,印有蟠龙和万年青图案,左上角印“大清邮政”,下印“邮政明信片”。清朝末年,很多“歪果仁”来明孝陵旅游的时候,都会给远方的亲友寄上几张印有明孝陵美景的明信片,其中就有石象路上的石象、石马等,可以说是相当“时髦”了。

04

清朝文保告示用了六国外文

尽显“国际范儿”

图片来自《旧影新说明孝陵》(王韦著)

年,南京经奏准,自开金陵关通商,来此的外国人逐渐增多。工作、商务之余,他们拿着相机,四处游玩,中国的风光人物、风土人情是照片的常见题材,明孝陵也成为他们心中的旅游胜地,其中最受青睐的非神道石刻莫属,吸引了各国游客来此观光“打卡”。

出于文物保护的需要,当时政府还特别用日、德、意、英、法、俄六国外文,刻了一块“特别告示碑”,其“国际范儿”丝毫不输当下。碑文大意如下:“鉴于明孝陵内御碑及附近古迹历年破坏、受损情况严重,端方总督大人下令竖立围栏,对其加以保护。游人越栏参观或可能对前述御碑及陵区古迹造成损坏之行为,一律禁绝。”落款署名:“两江洋务总局:汪道台。江宁府:杨知府。年6月。”

图片来自《旧影新说明孝陵》(王韦著)

王韦说,在“文武方门”及碑殿门角下,今天还能看到两块一模一样、不大起眼的立碑,其中碑殿门角下的为现代复制品。“文武方门”那块是当初清政府为保护明孝陵文物竖立的“特别告示碑”,而且是专门写给外国人看的,因使用了六国外文镌刻,故又称“六国文字碑”。

有趣的是,为了方便前来造访的中外游客,多年前明孝陵就开出了时尚的“奶茶店”——内红门茶摊。“明朝灭亡后,明孝陵仍有留守的守陵太监。守陵户就住在门外两侧。同治十二年(),清政府重建了守陵户的房舍,在门旁两侧张贴禁止樵牧的保护告示,并种植梧桐数株。守陵人顺势在树下开起了‘奶茶店’,供游客休憩。内红门茶摊,算得上明孝陵最早的休闲服务设施了。”

作者简介

王韦,副研究员,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明清史方向,现任明孝陵博物馆研究部主任。长期从事世界遗产明孝陵、钟山文化、南京明代历史文化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明孝陵之谜》《世界文化遗产文化明孝陵丛书》《钟山文化之旅》《旧影新说明孝陵》等书籍的撰写、编辑与出版工作。

(素材来源:紫金山观察编辑:王玥萌江北新区融媒体中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